復旦大學發布訃告

2024-02-03 22:47:01紅星新聞04:33 838
聲音簡介

據復旦大學官網消息,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民主同盟優秀盟員,第七屆、第八屆、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六屆中國數學會副理事長,第七屆上海市數學會理事長,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胡和生先生因病于2024年2月2日12:16在上海逝世,享年96歲。

胡和生1928年6月生于上海。1950年畢業于大夏大學數理系,1952年于浙江大學數學系獲碩士學位。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據浙江在線報道,胡和生1928年出生在一個藝術世家,原籍江蘇南京。祖父胡炎卿,是位國畫家;父親胡伯翔,既是畫家、攝影家又是實業家,曾任上海市化妝品工業同業會理事長等職。

胡和生讀小學5年級那年,日軍占領南京,祖父珍藏的書畫和古董被洗劫一空。胡和生隨父親舉家遷往上海。大學畢業時,她放棄了去同濟大學擔任助教的機會,希望繼續深造。這一年,她同時收到北京大學和浙江大學的錄取通知。當時,中國微分幾何創始人蘇步青教授在浙大執教,因此她就選擇了浙大。

胡和生的丈夫是我國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谷超豪,兩人便是在浙大相識。谷超豪1943年考入浙江大學數學系。1948年,蘇步青教授留下谷超豪做了助教,兩年之后,同樣摯愛數學的胡和生成為蘇步青的研究生。胡和生研究生畢業后也留校工作,1952年高校院系調整,她和谷超豪雙雙隨蘇步青到了復旦大學。

1996年11月,谷超豪過70歲生日,94歲的蘇步青一手挽著谷超豪,一手挽著胡和生說:“今天我要給你們倆祝福!你們倆當初結婚還是我做的媒呢!”

胡和生長期從事微分幾何研究。給出了確定黎曼空間運動群空隙性的一般方法,解決了持續60多年的重要問題。對有質量規范場的存在性問題、團塊現象和球對稱規范勢的決定等問題,都取得難度大、水平高的重要成果。在調和映照的研究中,發展了孤立子的幾何理論。

1991年,胡和生當選中科院院士,成為中國數學界第一位女院士。蘇步青在推薦發言中對其給予了極高的評價:“我畢生效力的微分幾何方向長期以來靠她來主持……她是我的接班人。”

胡和生當選院士時,谷超豪賦詩祝賀:“苦讀寒窗夜,挑燈黎明前。幾何得真傳,物理試新篇。紅妝不需理,秀色天然研。學苑有令名,共嘗艷陽天。”

據《浙江大學報》報道,在2002年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胡和生應邀在大會上作一小時的Noether講座報告,這一講座是從1994年開始設立,每四年才邀請一位世界著名的女數學家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上作一小時報告,只有在數學上取得重大的創造性成就的女數學家才能獲此殊榮。

回顧自己從事數學工作的歷程,胡和生深深地感到,要取得成就,就必須有長期奮斗的決心,就必須不斷學習,深入思考,刻苦鉆研,持之以恒。

來源:政事兒綜合復旦大學官網、浙江在線、《浙江大學報》等

訃告怎么寫?

一、標題寫"訃告"二字,或冠以逝者名字"×××訃告",字體應大于正文。宜用楷、隸書體。 二、正文寫明逝者姓名、身份、民族、因何逝世、逝世的日期、地點、終年歲數。 三、 正文接著寫簡介逝者生平。主要寫其生前重要事跡、相關圖片 文字 視頻都可以發布具有代表性的經歷。 四、正文最后寫通知吊唁、開追悼會的時間、地點。 五、署明發訃告的個人、團體名稱及發訃告的時間。

訃告怎么寫?

訃告(fù gào)也叫訃文,又叫“訃聞”,是人死后報喪的兇訊。“訃”原指報喪、告喪,也指滲喊死者親屬向親友及有關方面報告喪事用的文書的意思,“告”是讓人知曉,訃告就是告知某人去世消息的一種喪團閉葬應用文體。它是死者所屬單位組織的治喪委員會或者家屬向其親友、同事、社會公眾報告某人去世的消息。訃告要在向遺體告別儀式之前發出,以便讓死者的親友及時做好必要的安排和準備,如準備花圈、挽聯等。訃告可以張貼于死者的工作單位或住宅門口,較有影響的人叢或野物去世,還可登報或通過電臺向社會發出,以便使訃告的內容迅速而廣泛地告知社會。

訃告 是意思

訃告:訃告是把某人不幸去世的消息通知其親屬好友和有關方面的一種公告式文體。 格式:1.標題:要標出"訃告"二字純中世。 2.正文:先寫死者的職務、姓名、逝世時間、地點、死因和終年歲數;接下可介紹死者生平事跡;再次寫明舉行吊唁或召開追悼會時間做肢、地點及有關事項。 3.結語常用"特此訃告"、"謹此訃聞"。 4.署名、發訃告日培虛期。

如何寫訃告范文?

1、吾父因病醫治無效于正月初三去世,謹擇于農歷正月初八鋒絕出殯安葬,叩請您屆時前來吊唁,簡席設于北京家中。 不孝子***叩拜 2、參加某某某葬禮的親朋好友,請于? ? 年? ?月? ? 日上午? ?點? ? 分,到酒店參加家屬的答謝儀式。 3、先妣(母親)(先考:父親)于幾年幾月幾日因病逝世,謹擇于 幾月幾日出殯安葬(或:舉行告別儀式,或:追悼會),叩請您屆時前來吊唁,簡席設于 家中。 ***叩拜(泣血頓首) 4、家母于2012年12月17日16時01分在XX醫院病逝,享年83歲。茲定于××月××日×午×時,在××火葬場火化,并舉行追悼會。謹此訃告。望各位親友屆時參加。 5、家母于本月18日下午去世,享年87歲。家母活著的時候春基扮身體很好,走的時候沒有痛苦。鄰居們都說家母修煉得真好,自己不受罪又不給兒女留麻煩,大善大福之人也。雖然我們對家母的離去感到悲傷,但想到他的大好運氣,我們也感到欣慰。瑾定于XX年XX月XX日,在XX家中舉行追悼儀式,屆時特備薄晏,恭候各位前來送家母最后一程。 6、家父于xx年x月x日x時x分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XX歲,本宅定于X年X月X日X時在XX殯儀館X廳舉行追悼儀式,望諸位親友參加扒灶。

訃告讀音是什么

訃告拼音:[fù gào]

訃告通知格式怎么寫?

格式如下: 一、標題寫"訃告"二字,或冠以逝者名字"×××訃告",字體應大于正文。宜用楷、隸書體。 二、正文寫明逝者姓名、身份、民族、因何逝世、逝世的日期、地點、終年歲數。 三、正文接著寫簡介逝者生平。主要寫其生前重要事跡、相關圖片或文字視頻都可以發布具有代表性的經歷。 四、正文最后寫通知吊唁、開追悼會的時間、地點。 五、署明發訃告的個人、團體名稱及發訃告的時間。 訃告通知范文 范文1 訃告 xx市原政協委員xxx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不幸于x年x月x日x時x分在逝世xx市,終年九十歲。今定于x年x月x日x時在xx火葬場火化,并遵xxx先生遺愿,一切從簡。特此訃告。 范文2 訃告 先母xxx于公元xxxx年xx月xx日xx市病故,享年九十歲。茲定于xx月xx日x午x時,在xx火葬場火化,并舉行追悼會。謹此訃告。

訃告通知怎么寫

【訃告的形式】 一般式訃告。這種訃告是人們常用的訃告。它的寫法是: ①在開頭一行中間寫“訃告”二字,或在“訃告”前冠上死者的姓名,如“×××訃告”。字體要大于正文的字體; ②寫明死者的姓名,身份,因何逝世,逝世的日期、地點、終(享)年歲數。 ③簡介死者生平,著重簡略介紹死者生前具有代表性的經歷; ④通知吊唁,開追悼會的時間、地點; ⑤署明發訃告的個人的名稱,以及發訃告的年月日。

喪事訃告和告白有啥區別?

區別太大,前者是一段公告。

訃告寫虛歲還是周歲

周歲。 根據查詢祭拜網顯示,周歲實實在在反映出一個人的年齡、屬相、星座。一個人的從上幼兒園到參加工作到結婚都與年齡(周歲)有密切聯系。到退休時,退休的工資也按你工作的年限(周年)計算,到你拿老年補貼也是按周歲拿,當你百年之后張貼訃告也是按周歲告之別人你享年多大,而虛歲有的人夸兩年,年齡不確切。所以在訃告填寫表格時一定要填周歲而不是填虛歲。 訃告(fùgào)也叫訃文,又叫“訃聞”,是人死后報喪的兇訊。“訃”原指報喪、告喪,也指死者親屬向親友及有關方面報告喪事用的文書的意思,“告”是讓人知曉,訃告就是告知某人去世消息的一種喪葬應用文體。

原來復旦大學的“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出自這本《尚書大傳》

原來復旦大學的“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出自這本《尚書大傳》 卿云爛兮,糺縵縵兮。 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這首詩歌出自傳統典籍《尚書大傳》,據說是大舜在與群臣宴會時所唱。 所謂“卿云”,據說它的特點是“若煙非煙,若云非云”。 這種云彩縈繞在天空,古人認為是吉祥的象征。 此時的大舜正準備將天子之位禪讓給大禹,就像當初帝堯將天子之位禪讓給自己一樣。 一位又一位圣賢接過治理天下的重擔,用他們的美德與智慧指引黎民百姓,就像是太陽與月亮的光輝在天空上交相輝映??。 這首詩歌,以它高遠的意境和豐富的內涵,在千百年間備受贊譽。 南朝著名詩論家鐘嶸在《詩品》中說:“昔《南風》之詞,《卿云》之頌,厥義夐矣!” 明朝著名詩人徐禎卿也說:“詩理宏淵,談何容易,究其妙用,可略而言。 《卿云》《江水》,開《雅》《頌》之源;《烝民》《麥秀》,建《國風》之始。” 上個世紀初,教育界的先驅們就是從這首詩歌中得到靈感,將國人自辦的第一所高等學校命名為“復旦大學”。 然而,這樣一首流傳千年的詩歌,在近代卻受到了不少學者的質疑。 梁啟超在《中國之美文及其歷史》中認為:“但以文學史的眼光仔細觀察,這詩的字法、句法、音節不獨非三代前所有,也還不是春秋戰國時所有,顯然是漢人作品。” 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中也指出:“辭僅達意,頗有古風,而漢魏始傳,殆亦后人擬作。” 學者們之所以會對這首詩歌產生懷疑,除了近代以來“疑古思潮”的影響之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尚書大傳》這部書的性質。 我們知道,秦始皇為了禁錮讀書人的思想,實行了“焚書坑儒”的暴政,從而導致很多儒家典籍幾乎失傳,《尚書》正是其中之一。 漢朝建立之后,為了發展國家的文化事業,鼓勵民眾積極獻書,并且希望以國家的力量組織學者研究儒家經典,從而設立了“官學”。 然而經過暴政與戰火的摧殘,碩儒耆老零落殆盡,大漢朝廷竟一時難以尋找到一位研究《尚書》的專家。 所幸經多方探訪,終于在濟南發現了一位名叫伏生的老先生,他曾在秦朝擔任“博士”之職,畢生以《尚書》為業。 于是漢文帝派遣晁錯向這位年過九十的老先生請教,最終將《尚書》列為官學。 《漢書·藝文志》記載,當時流傳的與《尚書》相關的書籍中,有“《傳》四十一篇”。 所謂“傳”,當時專指解釋儒家經書的著作。 有學者認為,這四十一篇《傳》,即伏生所作的《尚書大傳》,是伏生對于《尚書》的解說。 到東漢末年,經學大師鄭玄又為《尚書大傳》做注。因此《尚書大傳》一書具有極高的思想與文獻價值。 然而,在歷史的長河中,《尚書大傳》的命運卻十分坎坷。 到了宋代,學者們已經很難見到此書的完整本。 到了清初,大學者朱彝尊編撰《經義考》之時,此書已經被著錄為“佚”,所以一般認為《尚書大傳》全書在明末已經失傳。 不過,這樣一部重要的文獻,古代的學者們又豈會任由它煙消云散呢?所以從清初開始,學者們就前赴后繼地開展起對《尚書大傳》的輯佚工作。 所謂“輯佚”,就是從依舊在世間流傳的文獻中,將那些已經失傳的文獻在一定程度上還原出來。 假設某一本書已經失傳了,但是還有一些存世的書籍,曾經引用過這本書的內容。 這樣,學者們就可以通過各種嚴密的考證,將這本失傳的書“復活”。 因此,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尚書大傳》,實際上是前代學者們輯佚的成果。 換言之,包括這首膾炙人口的《卿云歌》,實際上是從各種其他的傳世文獻中摘錄出來的。 因此,這些內容并不是百分之百可靠的。 甚至對于同一件事情的記載,幾本古書中的文字內容會有很大差別,盡管他們都聲稱自己引用的是《尚書大傳》中的記載。 比如這首《卿云歌》,關于這首歌是何時創作、舜是在何種場合吟詠這首歌、群臣作何反應,各種文獻在記載上皆有一定的差異。 因此清代輯佚之學的名家陳壽祺也感嘆,這一段記載:“書籍征引,闕佚不全,又先后乖舛。” 由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梁啟超等近代著名學者會對這首歌的真實性產生懷疑了。 雖則如此,不可否認的是,《尚書大傳》中蘊含的思想、記載的故事以及對《尚書》文本的解釋,都在歷史上產生過極其深遠的影響。 因此,它仍然是我們研究中國古代歷史、思想、政治、文化等諸多方面的重要材料。 有清一代,如朱彝尊、孫之騄、孔廣林、陳壽祺等學者,都進行過《尚書大傳》的輯佚工作,相關成果達二十余種。 其中,以陳壽祺的《尚書大傳輯校》最稱善本。 陳壽祺在孫之騄、孔廣林等人的基礎上,“覆加稽核,揭所據依,稍參愚管而為之案”,案語精當,辯證精細,改正前人輯校的闕失與訛誤,對復原《尚書大傳》極有裨益。 在陳氏之后,集成《尚書大傳》搜輯、校訂與考證、闡發之大功者,則必推皮錫瑞的成名作《尚書大傳疏證》。 皮錫瑞在陳壽祺輯本的基礎上,進一步補遺漏、廣異文、正訛誤,搜輯更完備,考訂更精確,編排更合理,形成更完善的《尚書大傳》文本。 同時,他從文字、史事、制度、說義等入手,對《尚書大傳》全面疏證、闡發,征引詳明,疏解透徹,議論精當。 對于今天的研究者來說,皮氏此書更是一座繞不開的高峰。

接下來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