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指詩歌集《相信未來》

30.6萬

食指(1948-),原名郭路生,出版的詩集有《相信未來》(1988)、《食指黑大春現代抒情詩合集》(1993)、《詩探索金庫·食指卷》(1998)等。

本名郭路生,山東魚臺人。高中畢業。1967年紅衛兵運動落幕,在一代人的迷惘與失望中,詩人以深情的歌唱寫下了《再也掀不起波浪的海》和《給朋友》這兩首詩的后兩節,那是一組催人淚下之作。1968年寫下名篇《相信未來》,1969年赴山西汾陽杏花村插隊務農,1971年應征入伍,歷任舟山警備區戰士,北京光電研究所研究人員。職業作家。1982年開始發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食指在“文革”中因救出被圍打的教師而遭受迫害。1968年到山西插隊,70年進廠當工人,71年參軍,73年復員,曾在北京光電技術研究所工作。因在部隊中遭受強烈刺激,導致精神分裂,至今仍在精神病院。他在“文革”中開始寫詩,《相信未來》曾被江青點名批判。其詩被朋友及插隊知青輾轉傳抄,廣泛流行于全國,影響深遠。即使在精神病院里也未停止創作。

當朦朧詩的主將們還處于蒙昧之中,食指已寫出了劃時代的篇章。他的作品基本上遵從了四行一節,在輕重音不斷變化中求得感人效果的傳統方式,以語言的時間藝術,與中國畫式的空間藝術相結合,實現了他所反復講述的“我的詩是一面窗戶,是窗含西嶺千秋雪”的藝術追求。他的詩是質樸的,沒有華而不實的語言,早期的代表作品《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現在讀者仍被深深打動,這首描寫別離的作品,寫于大批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熱潮中,詩人在赴山西插隊的列車上開始創作這首作品,后幾經刪改成為一首傳世佳作。食指早期的詩歌有一種對待生活“不抱幻想,也不絕望”的存在主義的精神。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那首《瘋狗》,可以說是漢語詩歌中絕無僅有的作品。那種對生存本體反思的哲學深度,足以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某些作品相提并論。在中國上個世紀六十至七十年代,他以其獨具的個性和特色,引領詩壇。

而當時年輕的他的命運卻風雨飄搖,后來因精神分裂癥住進醫院和福利院,這樣一住就長達20余年,詩人幾乎與外界隔絕了。病魔嚴重地摧殘了他的身體,但他沒有喪失信念,靈魂深處,從沒有停止心愛的詩創作。他相信未來,熱愛生命。在福利院他寫下大量膾炙人口的詩作。1999年《食指近作12首》獲北京市新中國成立50周年詩歌類作品惟一最高獎,1999年《人民文學》發表了他的《暴風雪》,1999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食指的詩》詩集,獲第三屆人民文學獎,2000年他創作的《青春逝去不復返》、《相聚》入選2000年度中國最佳詩歌。詩人在艱難的境際里,在與疾病抗爭中,竟然佳作迭出,受到中國當代詩壇的肯定。詩人的激情創作,與詩人把寫詩視為生命不可分,與詩人把生命投入到與命運的抗爭中密不可分。

聲音11評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