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人情冷暖斷箜篌(一)

2024-10-14 11:54:27白熊寒霄07:40 24
聲音簡介

箜篌是什么意思

您好。 箜篌是中國古代傳統彈弦樂器。

箜篌是什么

我簡單的說一點,就是現在的箜篌樣子有點像豎琴,木制,頂端有一個鳳凰頭,比豎琴小一點,雙排弦,與豎琴不一樣的是每根弦皆有一個馬子支撐,五度相生律定弦,演奏方法大致與豎琴相似,可獨奏、重奏,也可合奏,還可以伴奏。

箜篌是什么?

箜篌是十分古老的彈弦樂器,最初稱“坎侯”或“空侯”,除在古代除宮廷雅樂使用外,在民間也廣泛流傳。

有關箜篌的故事,最好是關于名人之間的

《李憑箜篌引》唐朝李賀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箜篌怎么讀?

箜篌讀音為[kōng hóu],聲母分別是k、h,韻母分別是ong、ou。 箜篌是中國古代傳統彈弦樂器又稱撥弦樂器。漢武帝令樂人侯調始造空侯。《風俗通》、《通典》則說是侯調所作。因為制器的人姓侯,而其聲坎坎,所以叫坎侯。 自唐以后,演奏箜篌的人越來越少。明清之后,逐漸失傳。1930年代有箜篌復制工作,1959年,北京樂器研究所研制明代的箜篌。 擴展資料: 現代箜篌在外形上區別于豎琴的幾個特點:豎琴單排弦,箜篌雙排弦;豎琴長匣形共鳴箱,箜篌琵琶形共鳴箱;豎琴共鳴箱側面光禿,箜篌共鳴箱的左右兩面各有一行雁柱;豎琴琴柱是圓柱,箜篌琴柱一般是方柱。另外作為一種裝飾,琴柱頂端有鳳凰首的一定是箜篌。 確切的說,豎琴的共鳴箱是窄梯形的,邊緣比較直,而且弦的下端直接連接在共鳴箱的斜面上,而現代箜篌的雙面琵琶形共鳴箱要更大一些,側面是垂直的,弦壓過雁柱連接共鳴箱下端——從遠處看去和豎琴確實容易混淆。

箜篌,怎么讀?

箜篌(kōng hóu)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音域寬廣、音色柔美清澈,表現力強。 希望對你有用

箜篌引的故事和感情

 人在旅途,肯陪你一程的人很多,能陪你一生的人卻很少。誰在默默的等待,誰又從未走遠,誰能為你一直都在。這世上,別指望人人都對你好,對你好的人一輩子也不會遇到幾個。人心只有一顆,能放在心上的人畢竟不多;感情就那么一塊,心里一直裝著你其實是難得。動了真情,情才會最難割;付出真心,心才會最難舍。有所謂的重視,從不會忽略;無所謂的兼程,從不畏風雨。最難求的,是始終同行的人;最可貴的,是一直在乎你的心。能一直陪你到最后的,才是最長情的告白。不要忽視身邊看似平凡的擁有,更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知道什么是懷念。水深而無聲,情真而無語。無聲無息的陪伴,值得用一生去善待,去信賴。

箜篌引講了什么故事

箜篌引》這首詩歌講述的是一個悲傷的故事,而梁啟超先生在這次名為《中國韻文里頭所表現的情感》的演講當中選擇這一有悲劇色彩的韻文,可以看出他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內心凄苦。“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當奈公何?”這首詩源于朝鮮津卒霍里子高看到的一個畫面:一個“白發狂夫”不顧危險,橫渡急流。他的妻追來攔阻不及,夫墮河而死,妻亦投河自殺。自殺前彈著箜篌唱出這幾句哀歌。而我認為,梁啟超先生在此引用這首詩,是覺得大清朝也即將如那“白發狂夫”陷入一個湍急的漩渦被淹沒,而他作為那個“深愛丈夫的妻子”,也為清朝的覆滅而悲痛不已。更加表現了先生強烈的愛國之情。

箜篌引故事

有一個人叫子高的人在河邊撐船看見一個白發狂夫意欲橫渡急流,他的妻子來不及阻止就眼睜睜地勘自己丈夫淹死了,于是悲痛之余用箜篌演奏了一首曲子,十分悠揚悲切,歌聲哀婉,子高回家之后講給妻子聽,妻子根據他哼的曲調編出了這一首箜篌曲。之后就有很多詩人以之寫詩,大多名為箜篌引,最有名的應該是李憑箜篌引了吧

關于《箜篌引》的故事

披散白發的瘋顛人提著酒壺。眼看要沖進急流,他妻子追在后面呼喊不讓他渡河,卻已趕不及,瘋癲人終被河水淹死。那女子撥彈箜篌,唱《公無渡河》歌曰:“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將奈公何!”曲終亦投河而死。

接下來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