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道士李圓通:亂世下山抗日,救下狼牙山五壯士中的兩位幸存者

2024-07-22 20:52:54舊時樓臺月05:28 1530
聲音簡介

亂世之中,能夠堅守底線,不為任何一方利益集團所屈服,這樣的人往往是難以生存的,當然,他們的品格也是十分高潔的。就在我國抗戰時期最為艱難的歲月里,也是這樣的人們成為了民族的脊梁,而他們無論以任何身份存活于世,都會在時局動蕩中做出最正確的選擇。曾經有一位名叫李圓通的道士,亂世之中,他堅守著底線,也打造了屬于自己的傳奇。早年的李圓通是一位奉系軍隊的軍官,可他始終不愿意去融入這支沒有底線、沒有追求更不把護衛百姓作為己任的軍閥。當他深感與這樣的軍閥為伍罪孽深重時,果斷選擇遁隱玄門,來到易縣狼牙山棋盤坨道觀當起了一位道士。雖然成為道士,李圓通依舊有著兼濟天下的信念,無法依靠更多的力量,他便潛心鉆研針灸醫術,幫助道觀周邊的人們,也在他的努力下,道觀的香火越來越旺盛,除此之外,他還得到了道家真傳,是真正的道家門派繼承人。亂世之中,他以不一樣的方式守護著心中的天下。1937年,當日本發動的侵華戰爭全面展開之時,李圓通身為道長并沒有義務一定要參與到抗戰中來,相反,他完全可以以修道為名不去過問戰事,而這位道長才真正是將“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刻在心中的修道之人。戰爭一開始,他就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加入了與日軍的抗戰之中。當年在奉系軍閥中無法實現的普救天下的愿望,李圓通在支援八路軍的過程中一點一滴地踐行著心中的信念。因為李圓通所在的道觀處于抗戰最重要的戰區之一,也是日軍掃蕩的重點,由此,李圓通結合道觀的地理優勢,動員自己的弟子們加入到抗戰中去,女弟子可以利用道觀為八路軍提供掩護,男弟子則可以拿起刀槍與日軍正面對抗。就這樣,李圓通與當時的楊成武司令員,利用道觀以及所處山地的優勢一次一次與日軍展開艱難的周旋。而道觀所在的狼牙山也正是當年狼牙山五壯士事跡的發生地,當時,這五位壯士有三位跳下懸崖后壯烈犧牲,而副班長葛振林與戰士宋學義在跳崖的過程中被山腰樹枝掛住,救下他們的人恰恰是這位李圓通道長。不幸的是,八路軍借助道觀的掩護給日軍一次又一次的重創之后,日軍最終來到狼牙山上,屠殺了道觀中的道士還將道觀付之一炬。而李圓通當時不在道觀中才幸免于難,當他回到道觀,面對著化為灰燼的一切不禁老淚縱橫,可他依舊不后悔自己當初做出的選擇。此后,無奈離開狼牙山的李圓通開始四海云游。1952年,他云游到渾源并在當地的道觀居住下來,而李圓通依舊選擇用自己的精湛醫術幫助著身邊的人。1956年,他還被選任為山西省政協委員,此時的天下太平正是李圓通最想要看到的,所以,他積極地在宗教界和群眾中宣傳著新中國的方針政策。當時的李圓通已是耄耋老者,可他普救蒼生的熱忱至今為止都感動著太多的人,而即便他當年享有著如此高的聲望,更是得到了朱德委員長的接見,李圓通依舊沒有把這世俗的一切放在眼中。1957年底,老道長辭去了自己的所有職務,繼續云游來到陜西鐘南山樓觀臺,可從此之后,老道長卻再也沒有了消息。很多人都說,李圓通老道長一定是羽化成仙,去了他最想去的世界。“盛世修行,亂世救人”始終是道教奉行的精神,只可惜,亂世之中,真正能做到這一點的道士少之又少。對于李圓通來講,成為道士或許只是偶然,而他在亂世之中始終都把民族大義放在首位,本可以在道觀中不問世事、安身立命,他卻真的成為了愿意奉行道教精神的真道士。狼牙山五壯士的感人事跡至今被人傳頌,而當人們敬佩著生死之際都不肯屈服的靈魂時,我們更應該給堪稱中國傳奇的李圓通最深的敬意,他才真的算得上是中國的民族脊梁。

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

“狼牙山五壯士”是指在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省易縣狼牙山戰斗中英勇抗擊日偽軍的八路軍5位英雄,他們是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他們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在戰斗中他們臨危不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后,用石塊還擊,面對步步逼近的敵人,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支,義無反顧地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壯烈殉國;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的樹枝掛住,幸免于難;5位戰士的壯舉,表現了崇高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被人民群眾譽為“狼牙山五壯士”。

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

“狼牙山五壯士”是指在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省易縣狼牙山戰斗中英勇抗擊日偽軍的八路軍5位英雄,他們是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他們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在戰斗中他們臨危不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后,用石塊還擊,面對步步逼近的敵人,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支,義無反顧地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壯烈殉國;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的樹枝掛住,幸免于難;5位戰士的壯舉,表現了崇高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被人民群眾譽為“狼牙山五壯士”。

給我講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

狼牙山五壯士 狼牙山在河北省易縣境內,距保定西北約 50千米,是晉察冀根據地的東部門戶。1941年9月,日軍集中7萬人對晉察冀根據地進行大規模“掃蕩”,因主力調出掩護軍區領導機關,這里只留第l軍分區第l團第7連擔任防御。9月25日晨,日軍約 2000人開始向狼牙山進攻,第 1團團長給 7連的任務是堅守到中午12點,然后撤出戰斗,向主力靠攏。7連隱蔽在山腰,待敵人接近時突然開火。 圖為脫險的兩位 日軍以為是八路軍主力,拼命猛攻。幾次交手之后,7連傷亡不小,連長也負了重傷,指導員帶領傷員首先轉移,把繼續堅守的任務交給了 6班。這時,6班也只剩下 5人,他們是,班長馬寶玉、副班長葛振林、戰士胡德 林、胡福才、宋學義。全班沉著應戰,機動靈活,憑借有利地形,又打退敵人幾次進攻。 班長看看太陽,已是中午,但為了讓領導機關和主力轉移得更遠更安全,全班決定再堅守一些時間。日軍不知山上有多少八路軍,繼續猛攻不已、6班正好把日軍往山上引,不覺太陽偏西,6班也快退到了山頂,班長邊打邊和大家商量:如果轉移出去尋找主力,日軍肯定會跟蹤追擊,于是 5個人一致同意退向山頂。到了山頂,已無路可退,山頂那邊是懸崖峭壁,這邊是敵人追兵,怎么辦? 子彈打光以后,班長擰開最后一顆手榴彈蓋兒,大家都明白班長的意思, 冷靜迅速地向班長靠攏,但在手榴彈即將爆炸的瞬間,班長突然將手榴彈扔向敵群,然后一轉身,面對懸崖,高喊,“跟我來 !”跳了下去,其余四個人也學著班長的樣子,一齊跳下懸崖…… 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光榮犧牲,葛振林、宋學義被掛在樹上,摔斷了腰,被戰友們救護歸隊。他們的事跡傳遍全軍全國,被譽為狼牙山五壯士,像狼牙山一樣,永遠巍然聳立!

狼牙山五壯士故事簡介

狼牙山五壯士”是指在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省易縣狼牙山戰斗中英勇抗擊日偽軍的八路軍5位英雄,他們是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他們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在戰斗中他們臨危不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后,用石塊還擊,面對步步逼近的敵人,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支,義無反顧地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壯烈殉國;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樹枝掛住,幸免于難;5位戰士的壯舉,表現了崇高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被人民群眾譽為“狼牙山五壯士”

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讀后感

? ? ? 狼牙山五壯士的名字,多少年來在中華大地作為表現民族不可征服的英雄楷模而廣為傳揚.在這紀念抗戰勝利六十周年的特殊日子里,我們緬懷革命先烈,了解他們的豐功偉績.正是懷著如此崇敬的心情,我認真閱讀了《狼牙山五壯士》的英雄事跡. ? ? ? 馬寶玉等5位戰士的壯舉,表現了崇高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被人民群眾譽為“狼牙山五壯士”.他們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 ? ? ? 看完英雄的故事,我真覺得熱血沸騰,內心對他們充滿了崇高的敬意.想想我們今天的和平年代,是多少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經過千辛萬苦,與敵人殊死搏斗才換來的. 因此我們更要珍惜如今的大好時光,好好學習,有最優秀的表現,長大報效祖國,才是對革命先烈最好的紀念.

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 簡單明了

課文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某部七連六班的五個戰士,為了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誘敵上山,英勇殺敵,最后把敵人引上狼牙山頂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現了五壯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仇恨敵人、勇于犧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

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發生在哪年哪個地方?

狼牙山在河北省保定地區易縣西部.在1941年秋,日軍糾集三四千人的兵力,進犯我晉察冀根據地的狼牙山地區.當時在這一地區隱蔽著我們的許多干部和群眾.由于我主力部隊轉移到敵后打擊敵人去了,所以防守狼牙山的八路軍只有一個連的兵力,這個連就是晉察冀軍區一分區的一團七連(就是狼牙山五壯士所在的連)

狼牙山五壯士中主要描寫了五壯士什么什么什么什么什么?

“五位壯士屹立在狼牙山頂峰,眺望著群眾和部隊主力遠去的方向……他把那只從敵人手里奪來的槍砸碎了,然后走向懸崖,像每次發起沖鋒一樣,第一個縱身跳下深谷,戰士們也昂首挺胸,相繼從懸崖往下跳。”這是收錄在小學生課本里的課文《狼牙山五壯士》的片段,它描寫了在抗日戰爭時期,在晉察冀邊區的狼牙山發生的五壯士奮勇舍身跳崖的故事。這五位壯士分別是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一團七連六班班長馬寶玉, 副班長葛振林, 戰士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 1941年8月,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集中7萬日偽軍,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進行毀滅性“掃蕩”。這次大規模的“掃蕩”和反“掃蕩”斗爭持續了兩個月。當時, 我軍數千官兵和數萬群眾在河北易縣的狼牙山藏身。 狼牙山位于河北省易縣的西部的太行山東麓, 因其奇峰林立,巍峨險峻,狀似狼牙而得名,是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東大門,有著重要的戰略地位。9月23日凌晨,日軍主力傾巢出動,在拂曉時分圍攻易縣北婁山附近的一分區駐地,從北管頭沿東西水村向狼牙山推進,中午,日偽軍已集聚在狼牙山下。 晉察冀軍區1軍分區1團2營7連擔負了分路掩護機關部隊和群眾轉移的任務,完成任務撤離時,留下第7連第6班5名戰士負責后衛阻擊,掩護全連轉移。按照原來的部署, 七連佯裝成一團主力來吸引敵人主力, 再利用夜幕掩護和熟悉地形的優勢, 伺機打擊消滅敵人。 24日夜色降臨,在完成掩護群眾突圍的任務后,連長帶著七連指戰員沿著盤陀路向外撤離, 為了不讓敵人發現連隊轉移方向,5名戰士吸引敵人火力, 繼續掩護作戰。馬寶玉、葛振林、胡德林、胡福才、宋學義五人借著月光, 將團部留下的幾箱手榴彈分束扎捆, 然后隱藏在棋盤陀最險要的“閻王鼻子”和“小鬼臉兒”兩個據點。 25日清晨, 500多名日偽軍向狼牙山發起攻擊。敵人上山途中, 從東西水村往棋盤陀來的日軍, 一路上伴隨著地雷的爆炸而倒下。為了不暴露部隊轉移路線, 保障主力安全, 五名戰士選擇撤向棋盤陀頂峰, 戰士們一面向頂峰攀登, 一面依托巖石和樹林向敵人射擊。敵人緊追不舍。由于敵人不熟悉地形, 有的中彈滾下山去, 有的踏落石頭墜入深谷。 而棋盤坨頂,是一條絕路。棋盤陀峰頂三面懸崖, 無障可憑, 無路可退。六班戰士把敵人引向頂峰的絕路, 同時也使自己陷入困境。五壯士同敵人激戰五小時,彈藥用盡后, 就把石頭石塊砸向敵人。他們打光最后一粒子彈, 扔出最后一顆手榴彈, 終因眾寡懸殊難以支撐。 最后關頭, 五名勇士果斷將所帶槍支毀壞后, 縱身跳下了懸崖。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壯烈殉國, 葛振林、宋學義二人跳崖后掛在絕壁的樹枝上, 被當地百姓營救,幸免于難。 “巍巍燕山高,瀟瀟易水寒。英雄五壯士,威震狼牙山。”1941年9月25日, “狼牙山五壯士”縱身一躍,79周年后的今天,他們誓死抗日的壯舉依舊被人們銘記。如今,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坐落在狼牙山最高峰,為狼牙山標注了“英雄之山”的閃亮坐標

狼牙山五壯士講的是什么

狼牙山五壯士講的內容如下: 1941年9月25日,日偽軍約3500余人圍攻易縣狼牙山地區,企圖殲滅該地區的八路軍和地方黨政機關。晉察冀軍區一分區某部七連奉命掩護黨政機關、部隊和群眾轉移。后又留下六班馬寶玉等5名戰士擔負后衛阻擊,掩護全連轉移。 他們邊打邊撤,將日偽軍引到狼牙山棋盤陀峰頂絕路。面對步步逼近的日偽軍,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支,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 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壯烈殉國;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樹枝掛住,幸免于難。馬寶玉等5位戰士的壯舉,表現了崇高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被人民群眾譽為“狼牙山五壯士”。 創作背景: 狼牙山五壯士是1941年11月5日《晉察冀日報》刊登的一篇通訊,原名《棋盤陀上的五個神兵》。延安《解放日報》轉載了這篇文章。 同年11月7日,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等首長,簽署的訓令中,正式稱為《狼牙山五壯士》。從此《狼牙山五壯士》的英雄事跡,從晉察冀邊區傳遍了長城內外,大江南北。成為浴血抗戰的中國軍民的楷模。 文學賞析: 1、文章按照故事的發展順序,作者寫了如下一些情節:接受任務;誘敵上山,痛擊敵人;把敵人引上絕路;頂峰殺敵;英勇跳崖等。這些都與中心思想有關,但作者并未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把它們作了精心的安排:有的詳寫,有的略寫。 2、痛擊敵人一節就寫得比較具體,作者抓住了每位戰士的特點,寫了班長如何指揮,副班長和三位戰士怎樣殺敵,每位戰士對敵人怎樣仇恨,甚至連他們射擊投彈的神情、動作、姿勢都作了詳細的描述。讀了這段后,讀者仿佛看到了“他們”仇恨的目光,仿佛聽到了“他們”殺敵時的吼聲…… 3、作者對五位壯士把敵人引上山頂之后的情景,也寫得比較詳盡,最后五位壯士英勇跳崖這一情節寫得更具體:站在崖頂的五位壯士完成任務后的喜悅神情;跳崖前砸槍的舉動;班長帶頭、戰士們緊跟著跳下懸崖的豪壯場面……充分表現了“他們”對黨的無限忠誠和為黨為人民自我犧牲的精神。

關于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比課文具體的,不要太多,大神們幫幫忙啊

我只知道五個人最后只有一個人活著,因為這個人掛在樹上,比較幸運吧!

接下來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