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張其成講《道德經》已經上線,帶您解讀《道德經》弱者為王的高維智慧

2024-04-10 10:03:51張其成10:17 13.8萬
聲音簡介

喜馬拉雅各位親愛的聽友:大家好!我是張其成。非常高興,這是我第四次在這里和大家相會!前三次我們曾經在《易經》《易傳》《黃帝內經》三檔節目的遠古智慧世界里流連忘返,這一次我將與各位聽友一起探求老子《道德經》的奧妙所在。


我自幼暢游國學經典的海洋,最終發現最能代表國學的五部經典:《易經》是最根本的中華第一經典,《論語》是儒家第一經典,《道德經》是道家第一經典,《六祖壇經》是中國佛家第一經典,《黃帝內經》是醫家第一經典。“國學五經”構成中華傳統文化一棵參天大樹,樹根是《易經》,樹干是《易經》的陰陽之“道”,其余四部經典就好比四根粗壯的樹枝,而解讀這些經典的書籍就是繁茂的樹葉。這次我講《道德經》,會追根求源到《易經》,探討老子是怎樣弘揚了《易經》陰柔之“道”;還會與《論語》《易傳》《六祖壇經》進行比較,解開儒道佛三家在終極之“道”上的相同點與不同點;通過與《黃帝內經》的比較,讓大家體會老子之“道”原來就在我們身體的真氣流動中。


老子的《道德經》只有五千多個字,它的所有精華就在一個“道”字。什么是“道”呢?我們今天說的養生之道、治家之道、治企之道、治國之道、人生之道、天地之道,這么多“道”其實背后是同一個“道”,老子講的就是這個統領一切的“道”。這個“道”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卻是真實存在的,它是使宇宙萬物包括自然生命生生不息的那個最根本的原動力、最強大的總能量,是宇宙萬物背后的那個真相、那個終極的真理。找到這個“道”就找到了一把打開宇宙寶藏的鑰匙,找到宇宙萬物運動變化的總規律,宇宙萬物之所以能夠發生、之所以能夠生存下去的總根源、總依據,也就找到了我們做人做事、戰勝艱難曲折、回歸心靈家園的總原則、總方法,你只要按照“道”來做,無論什么事都會順風順水、吉無不利。


我會在這次講解《道德經》的過程中和大家一起探尋老子是怎樣找到“道”這把鑰匙(這個神秘力量)的?通過幾十年的學習思考,我發現老子的偉大之處就在于他觀察事物的眼光。毫無疑問老子擁有超越常人的高維智慧,這個高維智慧正是源于他的高維眼光,這種高維眼光既能觀察到“其大無外”的無窮大,又能觀察到“其小無內”的無窮小。讓我們沿著老子的眼光看一看老子的三次眺望:


第一次眺望,老子站在天地之上,俯視天地,看到了天地就像一個風箱,“天門開闔”導致天地也不能長久。他站在萬物之外,俯視萬物,看到有山有水,有石頭,有樹木,他發現水的力量最大,水能澆滅火,水能滴穿石頭,水能形成大海。他又聚焦目光,以水觀水,發現水能說話、水有一顆慈愛之心,水最誠信……


第二次眺望,老子站在男女之上,俯視男女,他看到少女的朦朧美妙,母親生育孩子的偉大奉獻,女人比男人柔弱但往往比男人更加頑強,女人比男人矮小但壽命往往比男人更長。同時他又聚焦目光,發現女人的身體特征是虛空的,所以能生育孩子;女人的身體是柔軟的,所以她的堅韌性超過男人;女人的胸懷是寬厚的,所以能包容男人從而征服男人……


第三次眺望,老子站在人生長河之上,俯視成人和嬰兒,他看到嬰兒那么弱小但精氣很足,成人越壯實越容易損傷,歲數越大越接近衰老。老子又聚焦目光,發現嬰兒雖然柔弱無助,可是毒蟲不咬,猛獸不侵,老鷹不抓;嬰兒力氣小但握起拳頭很難掰開……


老子三次高維度眺望,并不是僅僅看到水、女人和嬰兒,而是看到它們背后那個共同的東西,這個東西就是“道”的真相。“道”具有水之柔凈、女性之嬌美、嬰兒之純真,虛空而廣大,柔弱而堅強,創造生命而生生不息。把握了“道”才能“無為而無不為”,才能“柔弱勝剛強”。然后他把這樣一種了不起的弱者為王的高維智慧,寫成《道德經》造福人間。


我講解《道德經》就是努力找出“道”的真相,我決定采用還原法與體驗法。所謂還原法主要是在文字上盡量回歸本原。我這次講解選擇的版本是大家熟知的魏晉時期王弼的通行版本,因為這個版本對后世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是無法繞開的,但我同時參考了戰國時期郭店竹簡版本和漢代初年馬王堆帛書版本,通過對比,可以還原《道德經》的原貌及其演變情況,從而解開通行本一些千古爭議的未解之謎。對《道德經》一些關鍵文字的解釋,我會分析它的甲骨文、金文、篆文的演變過程,找出基本含義以及引申的含義,盡量還原《道德經》的文字本義,“由字以通其詞,由詞以通其道”。


所謂體驗法就是從身體上體驗《道德經》“道”的奧秘。老子的“道”既是天地萬物之道,也是人體生命之道,我將帶領大家從身體功能結構上、從真氣運行上體驗老子的處事之道、養生之道,讓你感受到“道”原來就在我們的身體上,“道”并不那么虛幻,人身小天地,天地大人身。身體和宇宙相互感應,治世和治身原來是一回事。


親愛的聽友:讓我們放空自我,在老子的引領下進入《道德經》如水絲滑的本真世界,心神安寧地去體會弱者為王的高維享受吧!


道德經的智慧的內容簡介

《道德經》分為上下兩篇,上篇起首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以人稱《道經》;下篇起首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所以人稱《德經》。《道經》講述了宇宙的根本,道出了天地萬物變化的玄機,明暗變幻的微紗;《德經》說的是處世的方略,道出了人事的進退之術,包含了長生久視之道。腔陵 《道如租德經》是一部哲學經典,它的文字簡潔、轍韻強勁,可以被看作是一種特殊形式的詩。因此,有人說《道德經》是哲學的詩化表述。 《道德經》被稱為萬經之王、群經之首,據統計,到目前為止,可查到的各種外文版的《道德經》典籍已有1千多種。如今幾乎渣圓兆每年都有幾種新的譯本問世,德國平均每四家就有一本道德經,足可見此書的珍貴。老子是西方哲學的源頭之一,深深地影響萊布尼茲、康德、黑格爾、叔本華、尼采、海德格爾等等哲學巨匠,西方的邏輯嚴密的辯證法正是在老子的思想啟發下誕生的。

《道德經》中的成語:字字真智慧,個個大境界

大智若愚 某些才智出眾的人不露鋒芒,看來好像愚笨。 [拼音] dà zhì ruò yú [出處版] 宋·蘇軾《賀歐陽修致仕啟》:權“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例句] 難道你沒有聽說過大智若愚嗎? [近義] 外愚內智 平易近人 足智多謀 虛懷若谷 ... [反義] 愚不可及 鋒芒畢露 大智大勇 氣焰熏天

道德經的智慧的目錄

第一講 學習《道德經》的自然觀(上) 第二講 學習《道德經》的自然觀(中) 第三講 學習《道德經》的自然觀(下) 第四講 學習《道德經》的德觀 第五講 學習《道德經》的處世觀(上) 第五講 學習《道德經》的處世觀(下)

道德經中的教育智慧(一)

? ? ? 《道德經》是深奧的,是玄妙的,因讀者的知識結構、人生閱歷不同,理解的層次,讀出的感悟是不同的。 ? ? ? 再次捧起《道德經》,不求其深,不求其玄,只想從中獲得一些啟示,尋得一些和教育有關的智慧。那就淺淺地開始讀起吧! ? ? ? 《道德經》的內容斷句有多種版本,暫且以手中所讀的版本來學習。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 ? ? 教育,一直以來都是大家關注和談論的話題,不同領域的人談起教育,似乎都頭頭是道,但真正的教育之道是什么?恐怕就不是大家口中所說的那么簡單了。教育有規律可循,但教育也要隨著時代和環境的改變而有所改變。既要有所傳承,又要有所創新。如教育孩子崇尚英雄,戰爭時期,以抗日英雄,戰斗英雄為榜樣,和平年代,以行業英雄,建設英雄為楷模。英雄的崗位不同,但英雄的精神和價值是相同的,也可以這樣說,教育的形式可以不同,但教育的目的是相同的。 ? ? ? 當教育偏離了常規之道,就會影響孩子們的健康成長,給家庭和社會造成困擾。需要及時糾偏,今年的教育熱詞“雙減”就是很好的例證。 ? ? ? 當一些不懂教育之道的人破壞了教育之道,當一些人以教育之名做著違背教育之名的事,當純潔如一張白紙的孩子被灌輸,被強加了太多太多的“知識”,他們的“擁有”成了壓力,成了夢魘,當少年不再像少年,我們確實應該深刻反思,教育之道走向何方?教育之名如何解讀?“有”和“無”怎樣把握?“雙減”到底該減什么,增什么;如何減,又如何增? ? ? ? 每一個專業領域都有其玄妙之處,教育更是如此,只有拋卻功利與浮躁,靜下心來向著更深處漫溯,才能尋到教育之智慧,探得教育之玄妙。 ? ? ?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有人聽過德智通《生命智慧》課程的嗎?

在上海參加過一次,而且聽說要來成都開課了。

道德經的十大智慧

道德經的十大智慧如下: 01、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 0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03、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 04、兵強則滅,木強則折。 05、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0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07、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08、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09、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10、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道德經還是一篇非常經典的韻文,它的字字句句之間全是語言美的高度濃縮,堪比藝術品。 老子語言幽默風趣,道德經中文字妙趣橫生,里面有大量豐富的故事,有時候會讓你哈哈大笑,有時候也會感嘆這世界萬物,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乏味。 老子道德經十大名句如下: 1、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譯文】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樣,水是天地間善的極致,給萬物提供滋養,而自己卻安居其下而不與之爭。 2、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譯文】狂暴的颶風刮不一早晨,傾盆大雨下不一天。 3、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譯文】滿堂都是金玉,卻無法永久的守藏。身處富貴而又驕縱無度,只能自取災殃。 4、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其復。 【譯文】使心靈達到虛的極致,堅守住靜的妙境,就能從萬物的變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5、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譯文】保持本質淳樸無華,減少私心貪欲(就能為道無憂)。 6、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譯文】誠信不足,就會失去信任。 7、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譯文】大道永遠順應自然而無為,但沒有一件事不是它所為。 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譯文】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純任自然。 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譯文】能了解別人的稱為機智,能認識自己的才叫聰明。能戰勝別人只能說明有力氣,戰勝自己才叫剛強。知道滿足者(總感到)自己富有,身體力行者(才說明)他有遠大的志向。 10、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譯文】最方正的東西卻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貴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聲音聽不到聲音,最大的形象沒有形跡。

以德報怨的人生智慧

以德報怨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人生的一種很高境界,以德報怨是一種大度,屬于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的那一種,以德報怨是一種境界,它意味我們有可能戰勝自己的弱點,以德報怨是一種精神,他要我們超越自己的偏見,以德報怨是一種氣概,屬于豪氣干云敢于傲視天下的那種;以德報怨是一種態度,它培育我們的博大胸懷;以德報怨是一種理想,它召喚我們走向崇高。 《馬太福音》中有這樣一條教義:當有人打你右臉時你應該把左臉也伸過去讓他打。這話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是真正信仰耶穌的基督教徒們卻將其奉為圭皋。莎士比亞時代的英國是一個基督教盛行的國度,所以無論是莎士比亞本人,還是當時的人們都對基督教的教義十分推崇。當安東尼奧(《威尼斯商人》)面臨著從自己身上割下一磅肉,以償還夏洛克債務的命運時,他放棄了舊約中“以牙還牙”的邏輯,而遵循了新約中“以德報怨”的教誨。安東尼奧帆饑歲在決定從自己身上割下一磅肉的時候,實態睜際上已經完成了從一個普通人到高尚者的升華。 以怨報怨,以牙還牙,以毒攻毒,雖然可以解一時之氣,卻難以平息由此產生的嚴重后果,結果總是導致仇人增多友人減少。聰明人采取以德報怨的方法,一方面可以消除對方的仇恨情緒,使其反省自己的行為;另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自己在行為上處于有利地位,使輿論和觀眾都支持自己。 大凡為人者,施人以物,人思以財還;施人以財,人思以情還;施人以情,人思以恩還;施人以恩,人思以命還。人施我以怨,我肢蠢以德還而非惡還,就斷了怨怨相報的后!所以說,以怨報怨怨難了,以德報怨怨易消。 恩恩怨怨何時了?如果一味想著報復對方,其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反之,如果以德報怨,就能使對方成為朋友,成為可以依靠的一座靠山。 以德報怨,可謂是交友之中的重要一環。能以德報怨者,應該是心修到一定境界、識修到一定境界的脫俗者,是賢人,是圣人。 以德報怨,是解決仇怨紛爭的有效招法。別人對我以惡,我對別人以善,其惡也就無從為惡。 個人交友,在通常的情況下,以德報怨一次,就會得到一個朋友,以德報怨十次,就會得到十個朋友。對于個人來說,以德報怨的具體顯現,可以簡化到一個手勢,乃至一個微笑。我想,朋友們不妨試試這個“以德報怨”的“處世哲學”。如果每個人都能夠以這樣的心態對待人和事,不僅可以給別人帶來快樂,而且自己也定會永遠被友愛所包圍。

道德經的教育管理智慧有哪些

為何是“道德經”?因為此書的內容就分兩部分,除了處事之道,就是為人之德。道即理,所謂道理,是主外的,是一個人表露在外的才氣;德即情,所謂德情,是主內的,是一個人蘊藏于內心的靜氣。內心需要潛修,去掉內心雜志,方可通情;外在需要勤學,補上外在知識,方可達理。——《至理賢文》的后語摘錄 如果讓孩子從小就受有這種種智慧思想的啟迪。以通情達理為做人處事的根本。那么因有為人德情的熏陶,就會減少他的叛逆心理。因了解一些處世道理,及人生哲理,那么在思想上也就會顯得更有主見。道理即智慧,有智方有才。德情即為人,做事先做人。 ————《至理賢文》的前言摘錄

如何在課堂中運用道德經的教育智慧

處理課堂突發事件,前提要有愛心和耐心,其次要講究藝術和方法。作為一個教師要“多用情,少發火”。要以情感人、親切和藹、心平氣和。由于課堂教學環境的不同,出現的課堂偶發和突發事件的類型也有所不同。

:德智通國學院《女人智慧》課程都講什么?

應該是女人出事為人處世的事情和方法

接下來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