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爸成語故事198投筆從戎

2023-03-21 19:30:00白爸講故事06:00 9.8萬
聲音簡介

“投筆從戎”是誰的典故

【歷史典故】 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是徐縣令班彪的小兒子。為人有遠大志向,不拘小節。但在家孝順父母,常干辛苦的事,不以勞動為恥辱。能言善辯,粗覽歷史典籍。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書郎,班超和母親跟到洛陽。家里窮,常給官府雇傭抄書來養家。長期的勞苦,(班超)曾經停下活,扔筆感嘆:“大丈夫沒有更好的志向謀略,應該模仿傅介子、張騫立功在異地,以得了封侯,怎么能長期在筆硯間忙碌呢?”旁邊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說:“小人物怎么能了解壯烈之士的志向呢?”后來他奉命出使西域,最終立下了功勞,封了侯。

投筆從戎的故事是什么

版本一:   班超是東漢一個很有名氣的將軍,他從小就很用功,對未來也充滿了理想。 公元62年(漢明帝永平五年),班固被明帝劉莊召到洛陽,做了一名校書郎,班超和他的母親也跟著去了。當時,因家境并不富裕,班超便找了個替官家抄書的差事掙錢養家。 但是,班超是個有遠大志向的人,日子久了,他再也不甘心做這種乏味的抄寫工作了。有一天,他正在抄寫文件的時候,寫著寫著,突然覺得很悶,忍不住站起來,丟下筆說:“大丈夫應該像傅介子、張騫那樣,在戰場上立下功勞,怎么可以在這種抄抄寫寫的小事中浪費生命呢!”后來,班超出使西域,終于立了功被封了侯。傅介子和張騫兩個人,生在西漢,曾經出使西域,替西漢立下無數功勞。因此,班超決定學習傅介子、張騫,為國家作貢獻。后來,他當上一名軍官,在對匈奴的戰爭中,得到勝利。接著,他建議和西域各國來往,以便共同對付匈奴。公元73年,朝廷采取他的建議,就派他帶著數十人出使西域。他以機智和勇敢,克服重重困難,聯絡了西域的幾十個國家,斷了匈奴的右臂,使漢朝的社會經濟保持了相對的穩定,也促進了西域同內地的經濟文化交流。班超一直在西域呆了三十一年。其間,他靠著智慧和膽量,度過了各式各樣的危機。他為當時的邊境安全,東西方人民的友好往來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版本二:   班超因為家庭貧窮,常為官府抄書掙錢來養家。長期抄寫,勞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兒,扔了筆感嘆道:“大丈夫如果沒有更好的志向謀略,也應像傅介子、張騫那樣,在異地他鄉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長期地在筆、硯之間忙忙碌碌呢?”

投筆從戎典故

成語“投筆從戎”意即棄文從武,放下筆桿參軍,這典故就出在西域名將班超身上。 班超(公元前32—102年),東漢扶風平陵人(今陜西興平縣境內)。因為家境貧寒,為了維持生計,只好給官府做些抄抄寫寫的工作,十分辛苦。有一天,他把筆往桌上一丟,感吧說:“唉!大丈夫如果做不出別的大事業,也應該像張騫那樣到邊疆去為國家創業立功啊!怎么能安閑地和筆硯打一輩子交道呢?”班超感嘆之日,也正是東漢初軍中切需用人之時。漢明帝招募勇士,班超真的“投筆從戎”了,居然被任命為假馬司。竇固派他帶兵進攻伊吾,他與呼衍王戰在蒲海旁,“多斬首虜”,大獲全勝,因而受到竇固的賞識。 公元73年,在竇固的推薦下,班超與從事官郭恂帶領36名壯士出使西域。出關后,首先來到了羅布泊附近的關頭鄯善國。用智打敗了匈奴使之受到鄯善王的賞識,當即表示脫離匈奴,歸附漢朝。竇固把班超等人功勞具表上奏朝廷,并請求派遣正式使臣去駐守西域。班超為行軍司馬去駐守西域,班超依舊帶了原來的三十多人再次回到西域。此次,班超的正義行動深得疏勒國人擁護。班超也就在疏勒建立了從事活動的根據地。 公元94年,班超最后降服了北匈奴統治下的焉耆、危須和尉犁,西哉全境再次統一于東漢。班超因功被封為定遠候,歷史上稱他為“班定遠” 。

投筆從戎的故事

班超是東漢一個很有名氣的將軍,他從小就很用功,對未來也充滿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寫文件的時候,寫著寫著,突然覺得很悶,忍不住站起來,丟下筆說:“大丈夫應該像傅介子、張騫那樣,在戰場上立下功勞,怎么可以在這種抄抄寫寫的小事中浪費生命呢!”后來,班超出使西域,終于立了功被封了侯。

投筆從戎故事簡介

東漢班超家境窮困,在官府做抄寫工作,曾經擲筆長嘆說,大丈夫應當在邊疆為國立功,像傅介子張騫一樣,哪能老在筆硯之間討生活? 故事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然內孝謹,居家常執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常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志哉!”后超出使西域,竟立功封侯。 故事譯文: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是徐縣令班彪的小兒子。為人有遠大志向,不拘小節。但在家孝順父母,常干辛苦的事,不以勞動為恥辱。能言善辯, 粗覽歷史典籍。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書郎,班超和母親跟到洛陽。家里窮,常給官府雇傭抄書來養家。長期的勞苦,(班超)曾經停下活,扔筆感嘆: “大丈夫沒有更好的志向謀略,應該模仿傅介子、張騫立功在異地,以得了封侯,怎么能長期在筆硯間忙碌呢?”旁邊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說:“小人物怎么能了解 壯烈之士的志向呢?”后來他奉命出使西域,最終立下了功勞,終于封了侯

關于投筆從戎的故事

主角是班超 具體見下: 班超是東漢一個很有名氣的將軍,他從小就很用功,對未來也充滿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寫文件的時候,寫著寫著,突然覺得很悶,忍不住站起來,丟下筆說:「大丈夫應該像傅介子、張騫那樣,在戰場上立下功勞,怎么可以在這種抄抄寫寫的小事中浪費生命呢!」 傅介子和張騫兩個人,生在西漢,曾經出使西域,替西漢立下無數功勞。 因此,班超決定學習傅介子、張騫,為國家奉獻自己。后來,他當上一名軍官,在對匈奴的戰爭中,得到勝利。接著,他建議和西域各國來往,以便共同對付匈奴。朝廷采取他的建議,就派他帶著數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著智慧和膽量,度過各式各樣的危機。 班超一生總共到過五十多個國家,和這些國家保持和平,也同時宣揚了漢朝的國威。

“投筆從戎”的成語典故是什么?

這個成語出自《后漢書·班超傳》。   班超,字仲升,東漢扶風郡平陵(今陜西省咸陽縣西北)人。他年輕時就很有抱負,肯動腦筋,能言善辯,讀了不少書。班超的父親班彪,哥哥班固,都是非常有名的歷史學家,著名的史書《漢書》就是他們父子倆編撰的。   公元62年(漢明帝永平五年),班固被明帝劉莊召到洛陽,做了一名校書郎,班超和他的母親也跟著去了。當時,因家境并不富裕,班超便找了個替官家抄書的差事掙錢養家。   但是,班超是個有遠大志向的人,日子久了,他再也不甘心做這種乏味的抄寫工作了。一天,他正在寫字,突然感到一陣莫名的厭煩和苦惱,于是“啪”的一聲把筆摔在地上,嘆氣說:   “男子漢大丈夫,縱然沒有其他什么志向謀略,也應當學學當年的博介子和張騫,在外建立功勛,怎么能夠長久地把時間花在替人抄寫上面呢?!”   聽了這番話,周圍的人都譏笑他異想天開,班超感嘆地說:“庸人怎能了解壯士的志向啊!”   后來皇帝為了抵御匈奴的進攻派兵出征,班超從軍入伍了。他英勇殺敵,大敗匈奴,立了戰功。   公元73年,班超出使西域,他以機智和勇敢,克服重重困難,聯絡了西域的幾十個國家,斷了匈奴的右臂,使漢朝的社會經濟保持了相對的穩定,也促進了西域同內地的經濟文化交流。   班超一直在西域呆了三十一年。他為當時的邊境安全,東西方人民的友好往來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投筆從戎”指棄文從武,投身疆場,為國立功,施展抱負的行動。

成語投筆從戎?

投筆從戎 [tóu bǐ cóng róng] 出處 東漢時的班超扔掉手中的筆決心去邊疆從軍打仗;建立功業。見《后漢書·班超傳》。 釋義 從戎:從軍,參軍。扔掉筆去參軍。指文人從軍。

投筆從戎

我也正在找答案

投筆從戎的主人公是誰?

主人公:班超。 班超是東漢一個很有名氣的將軍,他從小就很用功,對未來也充滿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寫文件的時候,寫著寫著,突然覺得很悶,忍不住站起來,丟下筆說:「大丈夫應該像傅介子、張騫那樣,在戰場上立下功勞,怎么可以在這種抄抄寫寫的小事中浪費生命呢!」傅介子和張騫兩個人,生在西漢,曾經出使西域,替西漢立下無數功勞。 因此,班超決定學習傅介子、張騫,為國家奉獻自己。后來,他當上一名軍官,在對匈奴的戰爭中,得到勝利。接著,他建議和西域各國來往,以便共同對付匈奴。朝廷采取他的建議,就派他帶著數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著智慧和膽量,度過各式各樣的危機。班超一生總共到過五十多個國家,和這些國家保持和平,也同時宣揚了漢朝的國威。 擴展資料: 近義詞:棄文就武 [成語解釋]放棄文業,改從武事。 [典故出處]元·無名氏《九世同居》第一折:此子棄文就武。 譯文:這個孩子放棄文業,改從武事。 [近義詞]投筆從戎 [反義詞]棄武修文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作謂語、賓語;用于書面語 [成語結構]聯合式 [產生年代]古代

接下來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