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集 齊國名相晏嬰的故事(一)-1

2022-11-01 17:15:00浩然爸爸講故事02:35 7940
6元開會員,免費聽
購買?|?199 喜點
聲音簡介

1、齊景公與晏嬰的故事 2、晏嬰為齊國做了哪些事

晏子進諫 在景公的時代,刑法嚴酷,犯點小罪,就要被砍去雙腳,致使全國到處都是斷足的殘疾人,百姓對此早已怨聲載道。晏子一直想勸說景公改變刑法,但是一直沒有成功。正好有一天,景公為了顯示自己關心臣子,覺得晏子的家在市場附近,狹小又吵鬧,想給他換個寬敞的新住宅。晏子說,我不能搬家,這家宅是先人住過的,我與這里有感情;二是我靠近市場可以了解商業行情,再說買東西也方便。景公十分嘆服,也很感動。問他:你靠近市場,知道什么東西貴賤嗎?晏子立即答到:踴貴而履賤。踴是斷足之人穿的鞋子,履是健康人穿的鞋子,踴貴而履賤了,那齊國成了什么景象了呢。景公猛然醒悟,立即下令減輕刑法。 齊景公愛喝酒,連喝七天七夜不停止。大臣弦章上諫說:「君王已經連喝七天七夜了,請您以國事為重,趕快戒酒;否則就請先賜我死了。」另一個大臣晏子后來覲見齊景公,齊景公向他訴苦說:「弦章勸我戒酒,要不然就賜死他;我如果聽他的話,以后恐怕就嘗不到喝酒的樂趣了;不聽的話,他又不想活,這可怎麼辦才好?」晏子聽了便說:「弦章遇到您這樣寬厚的國君,真是幸運啊!如果遇到夏桀、殷紂王,不是早就沒命了嗎?」於是齊景公果真戒酒了。 晏子數罪 齊景公特別喜歡鳥。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鳥,就派一個叫燭鄒(zhúzōu)的人專門負責養這只鳥。可是幾天后,那只鳥飛跑了。齊景公氣壞了,要親手殺死燭鄒。晏子站在一旁請求說:“是不是先讓我宣布燭鄒的罪狀,然后您再殺了他,讓他死得明白。”齊景公答應了。晏子板著臉,嚴厲地對被捆綁起來的燭鄒說:“你犯了死罪,罪狀有三條:大王叫你養鳥,你不留心讓鳥飛了,這是第一條。使國君為一只鳥就要殺人,這是第二條。這件事如果讓其他諸侯知道了,都會認為我們的國君只看重鳥而輕視老百姓的性命,從而看不起我們,這是第三條。所以現在要殺死你。”說完,晏子回身對齊景公說:“請您動手吧。”聽了晏子的一番話,齊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干咳了一聲,說:“算了,把他放了吧。”接著,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說:“若不是您的開導,我險些犯了大錯誤呀!” 做了哪些事; 晏子使楚 ?二桃殺三士 ? 晏平仲舌戰群雄 ? 阻孔子事齊

齊景公和晏嬰的故事

春秋末期,齊國國王齊景公非常器重和依賴相國晏嬰,也就是晏子,國中大小事情,無論何事,齊景公都要向晏嬰請教,然后才可以定奪。 一次,齊景公到渤海灣去游玩,正玩到興頭上,忽見一名侍者騎馬飛奔而來報告說:“大王,大事不好了,相國晏嬰得了重病,眼看要死了。恐怕您趕不上看他最后一眼了。” 齊景公聽到這個消息,大失所措,下令馬上回京,他挑選了最好的馭手駕車,挑選了最好的馬匹拉車,急急忙忙的出發了。 在車上,齊景公不住地催促馭手:“快點,再快點!不然相國就會危險的!”雖然馬車跑得已經夠快的了,齊景公仍然覺得太慢,于是就把馭手推到一邊,索性自己拿起鞭子趕起車來了。 這樣跑了一陣子,齊景公還覺得不夠快,怎么辦呢,這個時候,心急如焚的齊國國君做出了一個驚人之舉,他干脆跳下馬車,徒步奔跑了起來,跑了一會兒,齊景公累得汗流浹背,上氣不接下氣。齊景公當然沒有四條腿的馬跑得快了,他一心求快,結果反而更慢了。 齊景公見不行,只好又回到車上,讓馭手重新駕駛馬車往京城趕路,這個時候的齊景公才覺得,還是馬車走得快啊,假如自己趕車或者徒步跑回京城,還不知道要到什么時候才能夠到達呢。 等回到京城以后,齊景公立刻馬不停蹄地奔向晏嬰的相國府,看到相國病危,他趕忙召御醫前來為晏嬰看病。 哲理點撥:做事情必須要循序漸進,按照秩序一步一步地處理好,不能夠只追求結果而不顧過程,忽視過程的結果只能是把事情辦砸了,只有按部就班的按照事物本身的特點來處理對待,才能更有效地采取措施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適合的辦法解決問題,否則就只能欲速則不達了。

晏嬰相齊的故事介紹

晏子仆御 晏子做齊相的時候,有一次出門,他的車夫的妻子從門縫里窺視她的丈夫她的丈夫是國相的馬車夫,抱著大傘蓋的柄,揚鞭驅馬,洋洋自得,很是自我滿足回家后,他的妻子請求離開他丈夫問她是什么原因,妻子說;三人結為兄弟,自號為“齊邦三杰”齊景公為獎其功勞,嘉賜“五乘之賓”的榮譽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三人挾功恃勇,不僅簡慢公卿,而且在景公面前也全無禮統甚至內結黨羽,逐漸成為國家安定的隱患齊相晏嬰,即晏子深。 短長短,這里是人的身材矮小的意思延作動詞用,就是請的意思儐者就是專門辦理迎接招待賓客的人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使子為使”晏子對曰“齊之臨淄zī三百閭lǘ,張袂mèi成陰,揮汗成;平仲者,萊之夷維人也事齊靈公莊公景公,以節儉力行重于齊既相齊,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語及之,即危言語不及之,即危行國有道,即順命無道,即衡命以此三世顯名於諸侯 晏嬰,字平仲。 晏嬰為齊相期間,諸侯國不敢輕易對齊施威他對內處理朝政,剛直不阿,秉公執法有一次,身邊的一個人不小心,得罪了齊景公齊景公非常生氣,怒氣難消,便叫人把那個人綁到殿下,命令左右把他大卸八塊,以消心中之氣。 晏嬰相齊,敢于直諫,匡君救失為政尚禮重民舉賢,節儉身體力行,從而使趨于落勢的姜齊政權,能夠在列國爭雄中不失其大國地位,得到了諸侯們的敬佩,后世的景仰,被稱為一代賢相以致太史公不得不由衷贊嘆“假令晏子而在,余雖為;苦笑著承認說“圣人是不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討沒趣了”類似上面晏子使楚的故事還很多晏子憑自己的智慧,挫敗了一些國家有辱齊國國格和晏子人格的陰謀,他的名聲也越來越大,成為春秋末期著名的外交家。 晏嬰是春秋時代齊國大夫,身居相位,為齊國的政治穩定和延續發展,做出了杰出貢獻晏嬰不僅是治國理政的能手,還是一名著名的外交家出使他國從未有辱使命,勸君納諫總是恰到好處晏嬰 晏嬰出訪楚國的時候,楚國人看不起晏嬰;晏子的故事 齊桓公稱霸后國家很強盛后來到了齊景公做國君的時候,齊國出現了一個很有才干的相國大臣中權力最大的官,他的名字叫晏yàn嬰,又叫晏平仲他既有豐富的知識,又聰明機敏他關心老百姓的疾苦,敢于。 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歷史著作史記中,作者史馬遷記載了一位機智勇敢的外交使者,他就是公元前6世紀齊國的晏子有關晏子的故事在中國流傳很廣,下面是他出使楚國的故事 一次,晏子出使到楚國去,楚國國王知道晏子的個子很矮,就想捉弄他;他既有豐富的知識,又聰明機敏他關心老百姓的疾苦,敢于批評國君的錯誤,是齊景公的主要助手老百姓都尊敬地叫他“晏子”有一本書晏子春秋,專門記錄了他的故事現在介紹其中的一則鳥 齊景公特別喜歡鳥有一次。 晏嬰,字平仲夷維今山東高密人 先后在齊靈公齊莊公齊景公手下工作,他因努力工作而得到齊國的重用擔任齊國丞相后,吃飯從來不吃兩份肉就是只吃一個葷菜,他的二奶也不穿絲質的衣裳他在朝廷上;晏子做齊相的時候,有一次出門,他的車夫的妻子從門縫里窺視她的丈夫她的丈夫是國相的馬車夫,抱著大傘蓋的柄,揚鞭驅馬,洋洋自得,很是自我滿足回家后,他的妻子請求離開他丈夫問她是什么原因,妻子說“晏子身長。 晏子相齊,三年,政平民說梁丘據見晏子中食,而肉不足,以告景公旦曰,割地將封晏子,晏子辭不受,曰“富而不驕者,未嘗聞之貧而不恨者,嬰是也所以貧而不恨者,以善為師也今封,易晏子師,師以輕;卻從來沒有指出過我的過失,象這樣唯諾怕事的人是要辭退的”晏嬰能言善辯,是個杰出的外交家他出使晉楚魯吳衛等國,每次都能不辱使命,不損國威地完成任務“晏子使楚”的故事至今傳為外交史上的佳話。 作者介紹晏子,名嬰,齊國夷維今山東省高密縣人,生年不可考,卒于公元前500年他出身世家,年輕時就從政其父晏弱去世后,他繼任齊卿,歷仕靈莊景三朝,長達五十四年晏子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quot智者quot,他;1晏平仲嬰者,萊之夷維人也事齊靈公莊公景公,以節儉力行重于齊既相齊,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語及之,即危言語不及之,即危行國有道,即順命無道,即衡命以此三世顯名于諸侯。

晏嬰就是晏子嗎?

是的,晏子,名嬰,字仲

關于晏嬰的小故事

1、華而不實 齊景公對晏子說:“東海里邊,有古銅色水流。在這紅色水域里邊,有棗樹,只開花,不結果,什么原因?”晏子回答:“從前,秦繆公乘龍船巡視天下,用黃布包裹著蒸棗。 龍舟泛游到東海,秦繆公拋棄裹棗的黃布,使那黃布染紅了海水,所以海水呈古銅色。又因棗被蒸過,所以種植后只開花,不結果。” 景公不滿意地說:“我裝著問,你為什么對我胡謅?”晏子說:“我聽說,對于假裝提問的人,也可以虛假地回答他。” 2、晏子發笑 齊景公往牛山游覽,向北登臨齊國都城時,突然哭道:“人生怎么像奔騰咆哮的流水,離開這美好的山河而死去呢!”艾孔、梁丘據聽了。 也哭泣起來了中國歷史經典的笑話故事中國歷史經典的笑話故事。晏子卻在發笑。齊景公怒問他為何發笑。晏子回答:“如果使賢能的國君,長久地據守齊國。 那么,太公、桓公將長久地據有齊國了;如果讓勇猛的國君,長久地占有齊國,那么莊公、靈公將要長時間地享有齊國了!那么,您怎么能得到國君的寶座而立身于世呢? 而您偏偏獨自因為這事流淚傷情,這是不符合道德的。不仁道的國君我看到一個,諂諛的近臣我見到兩個,這就是我私自發笑的原因啊!” 3、晏子數罪 齊景公喜歡捉鳥玩,便派燭鄒專門管理鳥兒,可是燭鄒不慎讓鳥飛逃了。景公大為惱火,下令殺死他。晏子說:“燭鄒有三條罪狀,讓我數落他一番。 然后再殺,讓他死個明白齊景公高興地說:“好。”于是把燭鄒叫進來。晏子便一本正經地說:“燭鄒!你知罪嗎?你為國王管鳥卻讓它逃走,這是第一條罪狀。 使國王為了鳥而殺人。這是第二條罪狀;這事傳出,讓天下人認為我國重小鳥而輕士人,敗壞我們國王的名譽,這是第三條罪狀。 你真是罪該萬死!”說完,馬上請求景公下令斬殺。可是景公卻說:“不要殺他了,我接受你的指教了。” 4、南橘北枳 晏子將要出使楚國,楚王得知這個消息后,對左右的大臣說:“晏嬰是齊國能言善辯的人,如今來到我國,我想羞辱他一番,大家看用什么辦法好?” 有個大臣獻計說:“他來了以后,請綁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大王問:‘他是哪里的人?’回答說:‘是齊國人。’大王再問:‘他犯了什么罪?’回答說:‘他犯了盜竊的罪。’ 楚王覺得這個主意不錯。晏嬰來到楚國,楚王用酒招待他。賓主正喝到興頭上,兩名小吏捆著一個人來到楚王面前。楚王故意問:“這捆著的是什么人?” 小吏回答:“是個犯了盜竊罪的齊國人。”楚王轉過頭來對晏嬰說:“齊國人生來就喜歡偷盜嗎?”晏子離開座位,走到楚王面前。 回答說:“我聽說,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就結橘子,如果生長在淮河以北,就會結出枳子。橘子和枳子葉子差不多,但果實的味道卻不一樣。這是為什么呢? 因為水土不同呀。現在捉到的這個人,生活在齊國的時候,并沒有盜竊的行為,來到楚國以后卻偷盜起來。 難道是因為楚國的水土容易使人變成小偷嗎?”楚王聽了,尷尬地笑著說:“圣賢的人是不可戲弄的!是我自討沒趣啊。” 5、 仁者長壽,和則養生 “仁”是儒家“仁政愛民”的主要學說,也是晏子施政的中心內容。晏子非常推崇管仲的“欲修改以平時于天下”必須“始于愛民”。 他堅持“意莫高于愛民,行莫厚于樂民”。遇有災荒,國家不發糧救災,他就將自家的糧食分給災民救急,然后動諫君主賑災,深得百姓愛戴。 對外則主張與鄰國和平相處,不事撻伐。齊景公要伐魯國,他勸景公“請禮魯以息吾怨,遺其執,以明吾德”,景公“乃不伐魯”。

關于晏嬰的小故事

春秋末期,齊國和楚國都是大國。   有一回,齊王派大夫晏子去訪問楚國。楚王仗著自己國勢強盛,想乘機侮辱晏子,顯顯楚國的威風。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門旁邊開了一個五尺來高的洞。晏子來到楚國,楚王叫人把城門關了,讓晏子從這個洞進去。晏子看了看,對接待的人說:“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話傳給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開城門,迎接晏子。   晏子見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聲,說:“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晏子嚴肅地回答:“這是什么話?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大伙兒把袖子舉起來,就是一片云;大伙兒甩一把汗,就是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著肩膀,腳尖碰著腳跟。大王怎么說齊國沒有人呢?”楚王說:“既然有這么多人,為什么打發你來呢?”晏子裝著很為難的樣子,說:“您這一問,我實在不好回答。撒謊吧,怕犯了欺騙大王的罪;說實話吧,又怕大王生氣。”楚王說:“實話實說,我不生氣。”晏子拱了拱手,說:“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這兒來了。”說著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著笑。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當他們吃得高興的時候,有兩個武士押著一個囚犯,從堂下走過。楚王看見了,問他們:“那個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說:“犯了盜竊罪,是齊國人。”楚王笑嘻嘻地對晏子說:“齊國人怎么這樣沒出息,干這種事?”楚國的大臣們聽了,都得意揚揚地笑起來,以為這一下可讓晏子丟盡了臉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來,說:“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樹一種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同樣道理,齊國人在齊國安居樂業,好好地勞動,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楚王聽了,只好賠不是,說:“我原來想取笑大夫,沒想到反讓大夫取笑了。”   從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晏嬰的故事?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為小門于大門之側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儐者更道,從大門入。 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使子為使?”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王曰:“然則何為使子?”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評點 這個寓言故事,表現了晏子的機智敏捷、能言善辯的才干,同時也表現了他熱愛祖國、維護祖國尊嚴的可貴品質。通過這個故事,我們應該懂得: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譯文:晏子將要出使(到)楚國。楚王聽到這個消息,對身邊的侍臣說:“(晏嬰是)齊國善于辭令的人,現在(他)正要來,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辦法呢?”侍臣回答說:“當他來的時候,請讓我們綁著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大王(就)問:‘(他)是干什么的?’(我就)回答說:‘(他)是齊國人。’大王(再)問:‘犯了什么罪?’(我)回答說:‘(他)犯了偷竊罪。’” 晏子來到了(楚國),楚王請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公差兩名綁著一個人到楚王面前來。楚王問道:“綁著的人是干什么的?’(公差)回答說:“(他)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楚王看著晏子問道:“齊國人本來就善于偷東西的嗎?”晏子離開了席位回答道:“我聽說這樣一件事: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樹,只是葉相像罷了,果實的味道卻不同。為什么會這樣呢?(是因為)水土條件不相同啊。現在這個人生長在齊國不偷東西,一到了楚國就偷起來了,莫非楚國的水土使他喜歡偷東西嗎?”楚王笑著說:“圣人是不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找倒霉了。”

晏子勸齊王 還有晏子的什么故事 要三個故事

一,晏子使楚 二,二桃殺三士 三,折沖樽俎 四,桔生淮北則為枳 五,晏子不死君難 六,晏平仲舌戰群雄 七,晏子逐高繚 八,晏子諫殺燭鄒 九,晏子辭千金 十,晏子仆御 十一,晏子使吳 十二,晏子諫齊景公

晏子的故事里晏子和齊景公分別是怎樣的人?

晏嬰善諫的特點被人稱道,晏嬰在勸諫君王時往往不是直接的強諫而是委婉的曲諫或誘諫,從中顯示了他在政治生活中所具有的高度智慧。他的語言也極有特色,或鋒芒畢露,或非常含蓄;或嚴肅莊重,或滑稽幽默。他能夠根據不同的環境場合采取不同的勸諫方式,取得最佳的效果。 齊景公既有治國的壯懷激烈,又貪圖享樂。作為君主,他不愿放棄其中的任何一個,與此相應,他的身邊就必有不同的兩批大臣,一批是治國之臣,一批是樂身之臣,齊景公也和歷史上許多君主一樣,運用如此的治國用人之道。 齊景公是采用忠臣、奸臣“兩用之”。既需要晏嬰、司馬穰苴等忠臣為其治國安邦,又不能離開梁丘據、裔款等奸臣的阿諛奉承。

晏嬰的故事 晏嬰勸主

春秋時代,當了30年齊國大臣的晏嬰,是位著名的政治家。《左傳》中,頗多晏嬰的記載,比如說,晏嬰經常勸齊景公要愛民,但齊景公卻總是擾民。 有一次,齊景公強令民工造大臺,鬧得齊國民不聊生,眾百姓苦不堪言。正巧晏嬰出使回來目睹了這一情景,他馬上進言齊景公不要造臺,齊景公總算同意了。晏嬰卻不急于回家,而是立即趕到工地,催促民工抓緊干活,稍有懈怠,就以鞭子抽打。晏嬰罵累了、打累了,這才回家。他剛離開工地,齊景公的傳令官就到了,下令停止施工,民工解散,可以回去和家人團聚了。民工一聽此令,齊聲歡呼,好像遇到大赦一般,高高興興地趕回家去了。 晏嬰這樣做,是故意把“賢名”讓給君王,把“惡名”留給自己。孔子對他大為欣賞,說他既糾正了君王的過失,又使百姓感受到了君王的仁義。 哲理點撥:每個人都難免有犯錯的時候,巧妙地讓別人從尷尬中走出來,是高超的學問,是一種機變的本領。

接下來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