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 九 三桓之亂

2022-02-23 22:10:50一只鴨DUCK54:17 46
聲音簡介
在一群弱小國家的惆悵中,兩個強國晉和楚展開了長達百年的爭霸。楚莊王一鳴驚人,問鼎中原。在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的時代背景下,趙氏撫孤、西門弭兵、虢地會盟、晏子使楚、二桃殺三士、三桓動亂等,一一上演。漫漫長夜里,有伍子胥的恩怨、楚昭王的酸楚、越王勾踐的臥薪嘗膽,還有孔子的周游、孟子的感嘆、范蠡的離去。吳國攻楚、越國滅吳。在這大爭之世,大浪淘沙,優勝劣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春秋齊桓公叫,什么名字

姜姓,呂氏,名小白

春秋時期,齊桓公留下了什么典故

管仲拜相 九合諸侯 尊王攘夷

齊桓公成為春秋霸主的故事

齊桓公稱霸講的是齊桓公在位期間,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桓公于前681年在甄(今山東鄄城)召集宋、陳等四國諸侯會盟,齊桓公是歷史上第一個充當盟主的諸侯。當時中原華夏各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擊,于是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桓公成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

春秋時期齊桓王應燕國請求

齊桓公 公元前663年,北方的燕國(都城在今北京)派使者來討救兵,說燕國被附近的一個部落山戎侵犯,打了敗仗。齊桓公就決定率領大軍去救燕國。齊國大軍到了燕國,山戎已經搶了一批百姓和財寶逃回去了。齊國和燕國的軍隊聯合起來,一直向北追去。沒想到他們被敵人引進了一個迷谷。那迷谷就像大海一樣,沒邊沒沿,怎么也找不到原來的道兒。還是管仲想出一個主意來。他對齊桓公說:“馬也許能認得路,不如找幾匹當地的老馬,讓它們在頭里走,也許能走出這個地方。”齊桓公叫人挑了幾匹老馬,讓它們領路。這幾匹老馬果然領著人馬出了迷谷。

左傳摘記-桓公九年

1 九年春,紀季姜歸于京師。凡諸侯之女行,唯王后書。 譯: 九年春季,紀國的季姜出嫁到京師。凡是諸侯的女兒出嫁,只有出嫁做王后才加以記載。 賞析: 季姜,杜預注“季姜,桓王后也。季,字;姜,紀姓也。書字者,伸父母之尊。”認為“季”是她的名字。而從《左傳》對諸姜的記載來看,有武姜、向姜、文姜、芮姜、姜氏、夷姜、宣姜等等,并沒有特定的規則。因此季姜未必是名字,或許“季”為小女兒之義。 桓公八年,“祭公來,遂逆王后于紀”,九年春天,完成了這次婚禮。 2 巴子使韓服告于楚,請與鄧為好。楚子使道朔將巴客以聘于鄧。鄧南鄙鄾人攻而奪之幣,殺道朔及巴行人。楚子使薳章讓于鄧,鄧人弗受。夏,楚使斗廉帥師及巴師圍郁。鄧養甥、聃甥帥師鄾救。三逐巴師,不克。斗廉衡陳其師于巴師之中,以戰,而北。鄧人逐之,背巴師而夾攻之。鄧師大敗,鄾人宵潰。 譯: 巴子派遣韓服向楚國報告,請求和鄧國友好。楚武王派遣道朔帶領巴國的使者到鄧國聘問。鄧國南部邊境的鄾地人攻擊他們掠奪財禮,殺死了道朔和巴國的使者。楚武王派遣薳章責備鄧國,鄧國人拒不接受。夏季,楚國派遣鬬廉率領楚軍和巴軍包圍鄾地。鄧國的養甥、聃甥率領鄧軍救援鄾地。鄧軍三次向巴軍發起沖鋒,不能得勝。鬬廉率軍在巴軍之中列為橫陣,當與鄧軍交戰時,假裝敗退。鄧軍追逐楚軍,巴軍就處于他們背后。楚、巴兩軍夾攻鄧軍,鄧軍大敗。鄾地人黃昏后就潰散了。 賞析: 巴鄧交好,需要向楚報告,可參見《桓公二年》“蔡侯、鄭伯會于鄧,始懼楚也”,即桓公二年時,蔡、鄭、鄧三邦結盟,共同應對楚。而桓公八年,楚武王擊敗了隨,隨成為楚的盟邦。也開始了楚的擴張步伐,這時巴鄧交好,對楚是不利的。而楚武王派遣道朔帶領巴的使者韓服去鄧聘問,卻發生了道朔和韓服被鄾人截殺的事件,頗為詭異。 從“鄧南鄙鄾人”并不能認為此時鄧已經滅鄾。而鄾只是鄧的附庸,就如同隨之于楚。巴,姬姓,子爵。鄾,曼姓,為鄧國的附庸。鄧與楚是姻親,楚武王的夫人是鄧侯之女鄧曼。 楚武王派薳章譴責鄧,但鄧侯不接受楚的責備,即鄧認為這次事件與鄧無關,而是一樁意外或一個政治陰謀。 由于楚和巴的使者被截殺,因而楚與巴都是受害者,因而兩邦從政治上出發,組建了聯軍來伐鄾。但從《莊公十八年》“文王即位,與巴人伐申而驚其師,巴人叛楚而伐那處,取之,遂門于楚。”可見巴人一直對楚是懷有戒心的,巴楚聯盟,僅僅是巴人自保的手段而已。本次與楚一同伐鄾,未必是巴人真實想法。 巴楚伐鄾,鄧祁侯派外甥養甥、聃甥率領軍隊來救援,從“鬬廉衡陳其師于巴師之中,以戰,而北。鄧人逐之,背巴師而夾攻之。”來看,巴楚聯軍鬬廉為為中軍,分巴師為左右兩軍。詐敗而夾擊鄧軍,隨后滅鄾。左傳稱“鄾人宵潰”,而整個左傳中,再次提到鄾是《哀公十八年》“巴人伐楚,圍鄾”,說明本次作戰后,鄾亡,并被楚國占領。 從整個過程來看,鄧國非常傲慢,對楚國使者前來責備沒當回事,甚至都沒有做好戰爭準備。這也說明了當時不僅中原諸侯、就連漢陽一帶的小國也都沒接受楚國正在成為強國的事實。 3 秋,虢仲、芮伯、梁伯、荀侯、賈伯伐曲沃。 譯: 秋季,虢仲、芮伯、梁伯、荀侯、賈伯,共同出兵討伐曲沃。 賞析: 隱公八年,曲沃武公誘殺小子侯,攻下了翼城,引發了周桓王干涉,命令虢公林父進攻曲沃武公,曲沃武公則逃回了曲沃。本次虢國等組建聯軍進攻曲沃,應當是對曲沃武公的進一步懲戒。 從本次事件之后,《左傳》再無晉國記載,直到莊公十六年“王使虢公命曲沃伯以一軍為晉侯。”即曲沃武公完成了曲沃代翼的過程。 又王國維《今本竹書紀年疏證》有:五年,(原注:曲沃武公元年。)芮人乘京,荀人、董伯皆叛曲沃。(《水 經·河水注》引《紀年》:晉武公元年,芮人乘京,荀人、董伯皆叛。案《左·桓九年傳》:虢仲、芮伯、梁伯、荀侯、賈伯伐曲沃。殆是一事,與此差十二年。)認為這件事發生在曲沃武公元年,前715年,可參考。 4 冬,曹大子來朝,賓之以上卿,禮也。享曹大子,初獻,樂奏而嘆。施父曰:「曹大子其有憂乎?非嘆所也。」 譯: 冬季,曹國的太子來魯國朝見。用上卿之禮接待他,這是合于禮的。設享禮招待曹太子。首先獻酒,接著奏樂,曹太子就嘆氣。施父說:“曹太子恐怕會有什么憂心事吧?因為這里不是嘆息的地方。” 賞析: 本文《公羊傳》“諸侯來曰朝,此世子也,其言朝何?《春秋》有譏父老子代從政者,則未知其在齊與曹與?”《谷梁傳》“傳朝不言使,言使非正也。使世子伉諸侯之禮而來朝,曹伯失正矣。諸侯相見曰朝。以待人父之道待人之子,以內為失正矣。內失正,曹伯失正,世子可以已矣。則是故命也。尸子曰:‘夫已,多乎道’。”都認為曹國與魯國的行為違背了禮制。而《左傳》則認為符合禮制,看來古人對此已經有爭議。 施父是魯惠公的兒子,魯桓公的哥哥,名尾生,字施父。他根據曹國太子的情緒變化,預言已經在位54年的曹桓公不久于人世,這是《左傳》作者的常見寫法。 本句中,《春秋》稱“曹伯使其世子射姑來朝”,即記載了曹國太子的名字,而各《傳》都沒有在這一點做文章,也說明稱名與否,并沒有輕視的意義。

桓公九合諸侯指的是什么一事

葵丘會盟  ?地點:葵丘(今河南蘭考)?   簡介:公元前655年,周王室內訌,齊桓公聯合諸侯保住太子鄭的地位。不久,又擁立太子鄭為王,即周襄王。?   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召集諸侯在葵丘會盟,周襄王派代表參加,對齊桓公極力表彰。這是齊桓公多次召集諸侯會盟中最盛大的一次,標志著齊桓公的霸業達到頂峰。管仲推行重商的政策,鼓勵貿易,發展海鹽事業,用貿易賺得各國錢財,再用這些錢財來收買各國,同時加強加強軍隊精兵建設,自強又求富,所以各國樂于追隨齊國。

桓公九合諸侯指的是什么事件

九合諸侯,春秋時期齊桓公會盟諸侯,成為霸主的盟會。 根據《春秋經》齊桓公在位時大的諸侯盟會有: 前681年春,齊宋陳蔡邾:北杏之會 前680年冬,齊宋衛鄭單:鄄之會 前679年春,齊宋陳衛鄭:鄄之會 前678年十二月,齊魯宋陳衛鄭許滑滕:幽之會 前667年六月,齊魯宋陳鄭:幽之會 前659年八月,齊魯宋鄭曹邾:檉之會 前658年九月,齊宋江黃:貫之會 前657年秋,齊宋江黃:陽谷之會 前656年夏,齊楚魯宋陳衛鄭許曹:召陵之會 前655年夏,周齊魯宋陳衛鄭許曹:首止之會 前653年七月,齊魯宋陳鄭:寧母之會 前652年正月,周齊魯宋衛許曹陳鄭:洮之會(兵車之會) 前651年夏,周齊魯宋衛鄭許曹:葵丘之會 前647年夏,齊魯宋陳衛鄭許曹:鹽之會(兵車之會) 前645年三月,齊魯宋陳衛鄭許曹:牡丘之會(兵車之會) 前644年十二月,齊魯宋陳衛鄭許邢曹:淮之會(兵車之會)

九曲盤桓星洞里的九頭獅子的主人是誰?它是如何從天上逃脫的的

太上老君的,看手獸童子喝醉了

齊桓公九合諸候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

九合諸侯,指的是春秋時期齊桓公會盟諸侯,成為霸主的盟會。《論語·憲問》說齊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史記》也有記錄為:兵車之會三,乘車之會六。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谷梁傳》稱衣裳之會十一次,兵車之會四次。 齊桓公于公元前651年在葵丘(今東明五霸崗村)召集宋國、陳國、蔡國、邾國四國諸侯會盟,是歷史上第一個充當盟主的諸侯。當時中原華夏各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擊,于是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成為中原第一個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

九秋屬于哪九秋?

本人孤陋寡聞了,不知道貼主在哪里聽說的九秋是指九個秋的集合?九秋原指九月深秋,慢慢的九秋成為了秋天的代名詞。而素秋是源于古代五行之說,秋屬金,其色白,故稱素秋。兩者之間據我所知沒有必然聯系。

接下來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