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了不起男孩的四大原則

2022-02-23 20:29:00Power學長05:33 552
聲音簡介

怎樣培養4歲男孩子性格 培養4歲男孩子性格的方法

1、應該合理的愛孩子。不要太嚴格,也不要驕寵。在教育孩子時,家長應該用正確的、合理的愛去教育孩子,不要太苛刻,或者打罵孩子;也不能太驕縱孩子,這兩個極端方式都不利于孩子成長的。教育孩子時,面對孩子的錯誤,就要及時指出并讓他改正。比如孩子打人,家長不能說“我家孩子真有勁!”這樣是誤導孩子,驕縱孩子的表現。很多爺爺奶奶都有這樣的情況。孩子錯了就是錯了。 2、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有一個好的心態。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應該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主要就是要知足,對孩子要“高標準,低要求。”畢竟是孩子,如果孩子哪怕有一點進步也是好的,比如讓孩子收拾好房間,這是很難的,如果孩子能疊起幾件衣服了,家長就應該鼓勵孩子,但是要具體一些,比如說“你疊的衣服真好,繼續努力吧”,不要籠統的說“你真是太棒了”。 3、引導孩子用做游戲的方式來表演良好的行為舉止。孩子都喜歡角色表演,如果孩子不好好的吃飯,家長可以引導孩子用游戲的方法來進行吃飯。比如拿孩子的碗筷,讓孩子自己擺放整齊,然后家長依次擺放好餐具,這樣再由孩子來安排表演,一般孩子都會非常配合的。但是該吃飯就要吃飯了,不能讓孩子玩的沒完沒了。家長可以給孩子講好了,吃完飯,接著做游戲。 4、懲罰孩子的時間要短。當孩子犯錯時,對于這個階段孩子的懲罰時間不能過長,否則會導致一些負面影響的,比如孩子總是往地下隨便扔果皮紙屑,家長為了懲罰孩子,就讓他掃地、拖地,注意打掃幾分鐘就可以了,不要時間太長,否則會讓孩子感覺沒有信心,缺乏對家長的理解。

如果想要自小培養孩子的體育精神,應該如何培養呢?

要從小培養孩子的體育精神,當然是從小就讓孩子接觸體育項目,比如說多陪孩子跑步,打球,踢球之類的,讓他們喜歡上運動。有能力的當然可以幫孩子報興趣班,以此來鍛煉孩子。還有就是經常陪孩子看運動類的電視節目,多給孩子講運動知識,也許孩子一時間無法理解,可是這樣慢慢的潛移默化,在他們心里早就有一顆體育精神的心了。 再有就是根據孩子的不同,給他們選擇自己熱愛的運動。有些孩子天生對球類就比較熱愛,因此家長可以選擇球類運動來鍛煉寶寶的運動能力。那么可以選擇足球,棒球,籃球,美式橄欖球,曲棍球,高爾夫等流行運動等。選好運動后自己不能好好教導孩子,這時候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參加興趣班咯。在興趣班跟同學一起競爭合作,受益無窮呢。 有寫孩子肯不喜歡球類運動,但是他們運動能力有很強,這時候可以給他們學習空手道等對抗運動。空手道在國內已經不陌生,好多小孩子的課程也被開設,已經被廣泛傳播,它包含踢、打、摔、拿、投、鎖、絞、逆技、點穴等多種技術,能夠很好增強孩子的運動能力,讓他們理解運動的技巧。最重要的就是空手道動作簡單易學,不僅能夠強身健體,還提高了孩子的精神心智道德的綜合素質,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品質。 最后就是運動貴在堅持,家長要監督孩子,自己也要以身作則,這樣慢慢培養孩子,去影響他們,就能達到培養他們體育精神的目的了。

怎么從小培養孩子的情商,感覺這方面的培養還是很重要的

你好!首先要營造一個結構還有環境良好的家庭,這樣孩子的情商都會發展很好的。

如何培養出有教養的孩子?

很多人受過教育,但卻沒有教養,有教養比拿到文憑更重要,而教養或修養的養成,跟孩童時期的經歷有很大關系。 世界知名教育家斯賓塞曾說過:“一個人全部品德的基礎就是禮儀修養,那些不良的舉止和不禮貌、不文明的行為,不但對孩子自身發展不利,而且也會嚴重危害孩子的品性。” 一位哲人說過:那些言行舉止得體的人,往往非常謙虛謹慎,彬彬有禮,待人謙和,從不裝腔作勢,更不會夸夸其談,招搖過市,他們總是通過自己的行為來證實自己的內在品質,不慍不火。 這樣的孩子將來自然會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與他人的交往也會更加的順利融洽。 作為父母,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的這種品性呢?壽長華先生給我們列出幾點建議可以供您參考: 一,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還要從思想到行動,都要把培養孩子真正的當一回事,嚴格要求孩子。 比如在歐美一些國家,早上起床后,父母和孩子要相互問好;在出門前要互相說再見;在晚上睡覺前,父母和孩子還要互說晚安。 在跟孩子說話的時候,要盡量多使用“請”、“謝謝”、“對不起”、“好嗎”等禮貌用語,長此以往,孩子也就學會了,這就是言傳身教。

如何培養孩子的好修養

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寶寶的好修養 培養寶寶的好修養是所有父母都很關心的問題之一,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可以讓你輕松教養出寶寶的好品格。 生活方面 不要急于讓寶寶做他們還沒有能力做到的事情。比如,寶寶一般要到2歲左右才會從生理上和心理上接受如廁訓練,在此之前出現尿濕褲子的情況都是正常現象。過早強迫訓練寶寶規律排泄,會給寶寶帶來很大的精神負擔,甚至遺留長期的身心問題。另外,不要因為寶寶的行動慢而剝奪寶寶自己的動手能力,給寶寶充足的時間,讓他們自己來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培養好修養的方法之一。 心靈方面 不要太著急讓寶寶學會分享。在寶寶的成長路途上,建立“我的”物權意識是十分可貴的一步,只有先明白什么東西是“我的”,才能開始建立分享的概念,不能要求很小的寶寶讓他把自己的東西分享給別人。另外,不要著急讓寶寶學會控制情緒。如果急著控制寶寶的感情渠道,掐斷寶寶體驗自己情緒的機會,讓寶寶覺得哭、生氣、難過等負面情緒是不對的,是很可怕的事情。容許寶寶犯錯并從錯誤里學習,給他們嘗試犯錯,而不是著急地把他套入自己的心理模式。讓寶寶知道,在別人面前自由、毫不害羞地把自己的想法清楚地表達出來,是最可貴的權利。 學習方面 有很多父母都奉行一個理論,那就是“不讓寶寶輸在起跑線上”,于是父母總是著急讓寶寶學很多東西,比如,鋼琴、圍棋等。其實,寶寶的學習是有敏感期的,父母要注意觀察,當敏感期到來時,給寶寶創造適當條件,不增加過多壓力,不剝奪寶寶學習的權利,寶寶自然就會學得很好。但是,如果寶寶全部生活內容都是枯燥的學習,學習就不再是愉快的而是痛苦的,那就會使寶寶的敏感期遲遲不來,甚至消失,寶寶學習就會感到很吃力。過早獲取與認知能力不相符的知識,反而影響腦部發育與智力開發,把想像力與創造力從腦部驅逐出去。過早追求成績,也容易讓寶寶把旁人的關注作為榮譽,不再關注自己內心的感受。 其實,歸根結底,培養寶寶具有好修養的最佳辦法,就是順其自然地給予寶寶所需要的。父母要足夠了解自己的寶寶,清楚地知道寶寶現階段的需求,無論是學習,還是品德,都需要父母的耐心疏導和觀察。

培養孩子的自控力的方法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1、信守承諾、讓孩子學會等待。首先,取得孩子對家長的信任很重要,在與孩子的交流中,信任是基石,在孩子的成長環境中,家長占有絕大一部分,想要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家長就要以身作則,信守承諾。不要孩子想要什么,就立刻的滿足,這樣孩子會越來越沒有耐心,鍛煉孩子自控力的第一種方法就是讓孩子學會等待,最好的方法就是獎勵延遲法。所謂的獎勵延遲法,就比如說媽媽正在做家務,但是孩子在一旁無聊,想要媽媽陪著他玩,這時媽媽就可以說“幫媽媽把桌子擦干凈,媽媽就陪你出去玩好不好?”,孩子會很開心的幫媽媽把家務做完,這樣并不是立刻陪著孩子玩,而是將獎勵延遲,讓孩子耐心的做事等待。但是如果家長已經說出了對孩子的獎勵,就要信守承諾,因為這時孩子的內心已經充滿期待,如果家長食言,孩子會漸漸對家長失去信任,之后家長再對孩子說什么,孩子都不會相信就很麻煩了。 2、角色扮演。游戲中學會自控對于一個精力旺盛,根本靜不下來的孩子來說,讓他安靜的坐著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讓他假扮一個稻草人,他可能會安靜好一會。角色扮演是培養小孩子自控力的一個很有效的方法,因為在小孩子看來,這是一個和他玩耍的游戲,很容易融入到其中,在玩耍中就不知不覺的提高了他的自控能力。最主要的是因為游戲都是有固定的規則的,孩子會主動的認真對待,在遵循原則的同時,孩子的自控力也達到了一個早期的訓練。 3、反習慣培養。逆向引導訓練什么是反習慣,反習慣就是與正常的思維相反,比如看同一幅畫,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觀賞,得到的感受也各不相同。對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可以使用反習慣訓練,把簡單的事物換個角度復雜化,讓孩子的注意力更集中,比如讓孩子用紅色的筆寫“黃”這個字,用藍色的筆寫“綠”這個字,可以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4、學做計劃、讓孩子養成好習慣計劃是自我控制最關鍵的一環,有計劃有目的去做事,孩子的自控力一般也比較強。鼓勵孩子做計劃,每天要做什么,玩什么,長期的堅持下去,孩子慢慢養成習慣,長大了對孩子絕對有很好的幫助。 5、多學一門外語。研究證明,學習多種語言,可以提高孩子的自制力。多學習一門外語,在兩種語言切換的時候,就要集中注意力避免另一種語言的干擾,對于自我控制能力的鍛煉很有效果。孩子自控力的培養很重要,不但是為了將來的成長有很好的幫助,對家長來說也會省心很多,所以,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一定要慢慢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

怎么培養孩子閱讀能力 怎么培養孩子閱讀能力四歲

1、堅持鼓勵教育。要堅持鼓勵孩子不斷去學習,鼓勵式的教育會讓兆野鎮脊運孩子更為自信,也會更讓孩子激起學習的愿望。 2、閱讀和識字相結合。孩子學習的時候應該把閱讀和識字有效的結合起來,閱讀和識字不是割裂的關系,它是一種滾雪球的學習方式,滾動發展的關系,識字促閱讀,閱讀帶識字,而想要利用好滾雪球的學習方式建議按照“學閱讀”的方式去踐行,這樣能最族粗大程度提高學習效率。

閱讀可以培養孩子哪些能力 閱讀培養孩子哪些能力

1、閱讀能讓孩子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閱讀能提供豐富和多元的知識,讓孩子能夠在充實精神世界的同時獲得全新的“精神食糧”。長期的閱讀,能讓孩子具有批判性思維,并且在生活方面更加有獨立的思想,做事也會更加有層次,并且能夠多角度思考自己的生活,從而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2、閱讀能夠充實孩子的內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從書中學習到的知識懂得學以致用,內化為自己的東西,這也是屬于自己的本領。從書中學習到的知識,在未來的學習中都將有用武之地。化古今中外優秀人士的智慧與經驗為自己的東西,不斷充實自己的內在,成為一個真正有深度的人。 3、閱讀能夠適當解壓。2009年的一項科學研究表明,30分鐘的閱讀具有與30分鐘瑜伽相似的解壓效果。不僅如此,閱讀還能作為孩子休閑娛樂的工具,在精力高度消耗時,能夠使身心得到放松的效果。孩子在繁忙的學業生活中,抽出時間讀一本好書,也能為生活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4、閱讀能夠維系家庭關系。家長在為孩子讀讀物的同時,不僅可以傳遞閱讀的好處,還可以與孩子進行互動。在閱讀中分享讀書的心得,相互交流共同討論,能夠促進親子之間感情升溫,從而維系家庭關系和睦。 5、閱讀能夠培養個人能力。閱讀能夠帶來的好處有太多太多,愛閱讀的孩子在聽、說、讀、寫方面,要大大強于不愛閱讀的孩子。在閱讀中欣賞到的優美語言,掌握語言文字的能力,擁有較強的語言溝通能力,都為孩子的寫作能力奠定了堅實基礎。多方面的閱讀涉獵,不僅能在未來學習中派上用場,還能培后協調溝通能力。

孩子讀書過目不忘的本領要從小培養,如何培養孩子看書

閱讀環境真的很重要。 家長在周末時可以多帶孩子去圖書館看書和參加閱讀活動,讓孩子多多浸漬好的影響。 當然,家里還是培養孩子閱讀習慣最重要的地方。爸媽可以給孩子買一個單獨的書柜,準備不同類型和風格的兒童書籍,告訴他這是你的書,讓他建立對書的歸屬感。當然,書當然不限于書架,最好能讓孩子在家里隨時隨處都能找到合適的書去讀。 以前見過一個極好的做法:有個爸爸為了鼓勵女兒讀書,為她搭建了一個“專屬的閱讀空間”,布置的如同童話森林,孩子非常喜歡一個人坐在童話森林里,安靜地讀書。 堅持每天給孩子讀書講故事 兒童閱讀經歷不同的階段:繪本、講故事、文字閱讀。 給兒童講故事這個階段非常重要,數十年來的研究顯示:一個兒童聽父母講故事的時間長短,與他數年后的閱讀水平有很大關系。給孩子大量的閱讀可以顯著提高他的聽、說、讀、寫能力。 每天給孩子朗讀15分鐘。說起來容易,堅持下來不容易。但只要幾個月的時間,你會發現孩子對閱讀的熱愛。 講完故事之后,可以根據孩子的反應來判斷。當你的孩子開始要求你再講長一點時間時,說明他可以集中更長時間的注意力,他開始對閱讀感興趣,你可以適當延長一點時間。 閱讀不能強迫,要適當引導。 雖然前面說,家長盡量少帶孩子看電視,但是有選擇性看一些還是需要的,特別是一些經典原著改編的電視電影。 當然,如果可能的話,孩子直接讀原著當然是最好的。但是如果孩子不樂意的話,可以先用接受度較高的電視電影來“做媒”,吸引孩子去讀原著。 輸入之后,輸出同樣非常重要。 在孩子閱讀書籍之后,家長可以多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來增強孩子思考能力、溝通和表述能力。 如果孩子只是一味地閱讀,所看的書可能只是堆砌在腦中的信息。如果家長能鼓勵他說出自己的讀后感,在他表達之前實際上他經歷了一次深度的思考;在他表達的過程中,他也一定程度上鍛煉了自己的溝通和表達能力。這對他后來基本寫作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 有位爸爸是這樣做的:“每次我讓孩子看書,他都以功課忙為理由,一律拒讀。但我卻找到了他的一處軟肋,就是他的作文差。一次他在寫一篇作文之前,我先讓他看了一本書,讀一遍,記一遍,讓他將所有能理解的詞匯盡量恰如其分地用在作文中,結果,老師的評判是‘語言生動形象’。于是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逐漸找到了寫好文章的方法,自己便主動找書來讀。” 閱讀是一輩子的修行。 可能在短期內看到明顯或直接的效果,很多時候它都是一項隱性技能。所以,家長千 萬要拋棄通過短時間閱讀迅速達到某種效果的想法,千萬不要覺得孩子近期多讀幾本書就能馬上寫好作文了。 事實上,孩子大量閱讀的效果可能會在初、高中才能明顯體現出來。日積月累的閱讀培養了孩子清晰的邏輯思維能力,這項基本能力的提高將大大促進孩子的學習和寫作 。 孩子讀書越多,知識和知識之間能夠產生的連接就越多,也許某一天能出現爆炸式的綻放。 所以,讓孩子堅持閱讀,總有一天會開出最美的那朵花。

于丹老師的演講分為四個主題,一是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二是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心,三是

《論語》的樸素和溫暖,就在于里面天下大道之志,更重要的是它永遠不失腳下樸素的起點。 孝敬之道就是這樣樸素的起點。 我們今天已經遠離了產生孝道的宗法社會。在現代社會中,父子的關系已經不存在跟群臣關系的對應,那么,是不是可以說,“孝”已經過時了? 是不是在今天這樣一種人人平等、法律公平的社會里,“孝”就不是做人的很笨了呢? 一本《論語》捧在手里,我們說它是樸素的,是溫暖的,那么它的樸素和溫暖體現在什么地方呢? 《論語》的樸素和溫暖,就在于里面不僅有天下大道之志,更重要的是它永遠不失腳下樸素的起點。 也就是說,《論語》告訴我們修身養心的道理,并且還會給出一條腳下的路,讓我們抵達自己的理想。 孔子和他的學生有很多的問答。有一天,顏回、子路跟老師在一起聊天。老師說:“你們每個人都說說自己的志向吧。” 子路說:“我的志向就是,衣服、車馬這些好東西,與朋友一起享用,用壞了也沒有什么抱怨。這就是我的愿望。” 顏回說:“我的愿望呢,就是一個人不經常夸耀自己,也不經常宣揚自己的功勞,能夠做到謙遜也就可以了。” 這個時候,學生們發現老師還沒有說話。子路對老師說:“希望聽聽老師您的志向。” 孔子呢,就淡淡地說出對自己人格理想的描述,很簡單,就三句話:“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孔子的志向就是希望做到讓老人得到安頓,讓朋友對自己信任,讓年輕人對自己懷念。 我們想一想,每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不可能擺脫跟三種人的關系,那就是我們的長輩--- 生我養我的父母,我們的平輩--- 一生相伴的朋友,我們的晚輩--- 自己的兒女。 孔子先不去談我們怎樣建設家國社稷,怎樣建立多少功勛,而是說讓我的老人都可以安頓了,讓我的朋友對我可以信任、托付,讓孩子們覺得我是個值得追慕、緬懷的,如果我的存在能夠讓這三種人心中有這樣的種種寄托,也就夠了。 這里滿面,擺在第一位的是“老者之安”。 我們都在說,中華民族一種美德叫孝敬,但是,我們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孝嗎? 一個“安”字容易做到嗎?讓老人外在得其安身,內在得其安心,可能每個兒女都有自己的做法,但是真正能夠做好卻很不容易。 中國民間有個說法,叫做“百善孝為先”。一切善行都是從孝開始做起,因為這是人生中最深刻的親情,人人不可回避。 在孝順這件事上,民間還有這樣一個說法,叫做“論心不論跡”。我們知道,不一定每一個孝子都有充足的錢財和高貴的地位,能夠按照他的夢想把愛折合成一種物質條件給他們的父母。有時候一個深刻的心愿,但是做起來卻只是一件樸樸素素的小事,小到微乎其微。 對老人的這種安頓,也許我們有種種標準,比如買多大的房子,買什么樣的車,帶老人到什么地方旅游,讓他穿什么樣的衣裳,有什么樣的飲食,但是這些能讓老人真正安心嗎? 很多學生曾經問過孔子,什么叫做“孝”。“自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子游去問老師,什么叫做孝啊 ?老師說,現在的所謂孝,就是說能養活自己的老人就行了。但是這真的就是孝了嗎? 孔子接著反問,你看狗馬這個動物都能得到飼養,如果你只是做到讓父母衣食無憂了,但你對他們沒有發自內心的尊敬,那跟飼養狗馬有什么區別呢?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這里孔子又是一個反問句:“曾是以為孝乎?”你竟然認為這是“孝”嗎? 子夏問老師什么叫孝。孔子又說了一種現象,他說:做子女的要盡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對父母和顏悅色。你看看今天的所謂孝,就是有一些要做的事情,孩子們都會去搶著去干;在一個物質條件不很豐富的條件下,盡量讓長輩做到有吃有喝。但是,這樣竟然可以算“孝”嗎? 孔子的反問是令人深思的。中國人常常將“孝”和“敬”連用,孝敬孝敬,孝為行,敬為心,關鍵是我們心中對父母有那份深深的敬嗎? 今天是生活節奏加快的時代,兒女們總是太忙太忙了。 面對父母,今天的兒女應該要問問自己:如何要讓老人因為有自己這個孩子而得到安頓,我們怎樣做到真正的孝? 今天我們總在說,孝敬是一種美德。但是,它不是一種本能。我們反過來說一個命題,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有人說過那是美德嗎?沒有,因為那是近乎本能。 這個世界上,生物之愛都存在這樣一種現象,這個現象很美好,但也近乎殘酷:所有的愛都是下行的,也就是父母對兒女的愛。對父母來說,兒女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所以父母怎么盡心都不為過。 我們看到很多故事,比如孩子得病了,這父母守在手術室外面,說把我的肝臟移植給他吧,把我的腎臟移植給他吧。我想,如果說能移植心臟,那肯能十個媽媽里面有九個愿意。 但是,我們去找找兒女為父母做過什么事情,肯能遠遠不如父母對兒女做的多。 怎么理解我們做到的孝,讓我們從孔子的這兩個反問句開始:我能養活父母了,是孝嗎?我凡事搶著做讓父母有衣有食,是孝嗎?那我們先來看看,父母對孩子這一生又意味著什么? 有這樣一個故事(小男孩與大樹的故事) ... 這個故事,其實說的就是我們的父母和我們的一生。 老樹就是我們的父母,我們都是在樹下玩大的孩子。我們每個人都體會過這樣的一種成長,在父母身邊長大,走向社會。但為什么人到最后才會歸來呢?這就是平時常說的“不養兒不知父母恩”,真到自己當了父母的時候才知道自己的父母有多么的不容易。 可是,真等到我們樹根邊的時候,心里就已經有太多的遺憾了,有很多能做的事情我們已經錯過去了。然而,父母跟我們很少計較。 這個故事聽起來好像很殘酷,但兒女的一生,不就是從父母身上獲得了那么多的東西嗎?父母付出的是他們生命中最寶貴的愛。 為什么孝敬是一種要大力提倡的公共美德,而不是每一個個人的生命本能呢?同樣是血緣,為什么下行的愛這么自覺,如此濃烈,而上行的愛有時候卻顯得牽強呢? ?這個可以么?

接下來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