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與王琴生先生談梅蘭芳和京劇藝術》上

2020-07-02 12:52:08郁林姍17:11 30
6元開會員,免費聽
購買?|?12.99 喜點
聲音簡介

誰了解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和畫家張大千之間的友誼故事?

的確,張大千自己也曾謙虛地說過:他不敢說自己最能欣賞女人的美,他只是在觀察、欣賞美麗的女人以搜求畫稿時,比別人更仔細、更留心罷了。 他的仕女畫之所以能雅俗共賞,成為他繪畫題材中大受歡迎的一類,與他對美人的“美”刻畫得淋漓盡致、神髓逸出,密不可分。 他眼中的美人標準可要比常人苛刻得太多,不僅要長得美,而且氣質要“嫻靜娟好,有林下風度,遺世而獨立之姿,一涉輕蕩,便為下乘”。因此能入他畫中的美女,當真是絕對美極了的。 著名的京劇大師梅蘭芳上妝后的臉譜及身段被張大千認為“渾身都是畫稿子”。因為這種臉譜和身段凝結了唐宋以來古人們審美的全部精華。如美人的臉要“三白臉”才好看,也就是額頭、鼻子和下顎是白的,這樣才能襯托出臉頰的紅潤和健康。這種認知很符合自然美的原則,顏色的深淺會突出臉形的輪廓,中國人的輪廓大都顯得扁平,而“三白臉”正好表現出了線條輪廓的對比度,當然就顯得美。因此戲妝便尤其突顯出這個特點來。 對于外國人認為中國女人鳳眼好看的審美認識,張大千自有一番見解:“其實大家都弄錯了,鳳眼并不是像我們四川人所說的‘絲毛綢子上拉了一道口子’那樣的細長,所謂鳳眼是指女人的眼神要溫柔,不要瞪大眼睛,顯得一副兇相。” 可能只有大師才能如此入木三分地透過狹義上的“鳳眼”形狀,以眼神的種種流盼說出真正的“鳳眼”含義。 五官之外便是人的身材,一個美人的高矮胖瘦該如何定下標準呢?張大千認為以中國人的審美習慣來看,并沒有特別的偏愛“胖子”或“瘦子”。所謂“環肥燕瘦”的典故強調的其實是“骨肉勻停”,勻稱就是美。 國畫中的美人穿的都是古裝,飄逸輕盈,因為古代女人的衣服有彩帶、有水袖、有流暢的線條美,因此入畫。而時裝本身總在變,所以時裝的美都是暫時的,便有過時之說,因此不容易入畫。 張大千說衣服穿得一臃腫,人就不美了。所以棉襖是入不得畫的。 20世紀30年代在北平時,張大千和梅蘭芳是相互欣賞的好友,梅蘭芳曾請教大千教他如何畫美人,大千當即回答:“你自己就是一個最標準的美人,你只要把你戲臺上的各種樣子畫下來就行了,千萬不用再參照別的樣子了。” 梅蘭芳也是個對美精益求精的人,在他的練功房里四壁都鑲滿了鏡子,每一舉手投足都力求達到最美的效果,甚至連唱時都要研究怎樣才不影響嘴形的美。 除了臉和身材外,手是僅次于眼睛的傳遞情感最重要的工具。中國畫中有“畫人難畫手,畫樹難畫柳,畫獸難畫狗”的說法。道出畫手的難度。 張大千在敦煌臨摹壁畫時,看到唐朝人畫女人時,不論丫頭、小姐還是太太,都把手畫得細膩傳神,絕不偷懶。 古人的治藝嚴謹讓張大千欽佩之余更感身受鞭策,因此也練就了畫手的絕活。

什么成語可以形容梅蘭芳先生的舞臺藝術? 至少要兩個

1、登峰造極——登上頂峰,意指到達最高點。比喻精絕的造詣。 造句:梅蘭芳先生近60年的舞臺生涯,藝術成就登峰造極。 2、爐火純青——比喻技藝或學問、修養達到精粹完美的境界。 造句:在1918年,梅蘭芳先生移居上海,這是他戲劇爐火純青的巔峰時代。 3、出神入化——形容技藝高超達到了絕妙的境界。 造句:梅蘭芳先生男扮女裝的技巧出神入化。 4、 風姿綽約——形容女子姿態風韻、體態柔美動人。 造句:梅蘭芳的京劇表演藝術風姿綽約,光彩照人。 5、裊裊娉娉——比喻修養達到精粹完美的境界。 造句:梅蘭芳的京劇表演藝術裊裊娉娉,光彩照人。

京劇藝人梅蘭芳

恩,我也很稀飯梅蘭芳的~

梅蘭芳為什么喜歡京劇?梅蘭芳小時候是怎樣練習京劇的?

隔三差五戲曲網能幫你

電影梅蘭芳中邱如白和梅蘭芳對藝術的追求有什么不同?

前面那位回答得太好了!贊一個!(如果是轉過來的我就贊筆者一個)

梅蘭芳的學京劇的經歷

我是是是是是是是

梅蘭芳是他的藝名嗎?

是 他原名梅瀾,字畹華,乳名群子

梅蘭芳學藝的故事

梅 蘭 芳 扮 演 京 劇 《宇 宙 鋒》 中 的 趙 艷 榮 京 劇 表 演 藝 術 家。 工 旦。 原 籍 江 蘇 泰 州, 長 期 寓 居 北 京。 生 平 事跡 梅 蘭 芳 出 身 于 梨 園 世 家, 其 祖 父、 父 親、 伯 父 均 為 著 名 藝 人 或 著 名 琴 師。 他 早 年 父 母 雙 亡, 由 伯 父 梅 雨 田 撫 養 成 人。 8 歲 開 始 學 戲, 9 歲 拜 吳 菱 仙 為 師 學 青 衣, 10 歲 首 次 登 臺 演 出 織 女, 14 歲 搭 喜 連 成 班 演 出。 與 此 同 時, 他 一 面 繼 續 向 吳 菱 仙 學 戲, 一 面 又 求 教 于 秦 稚 芬 和 胡 二 庚 學 花 旦 戲, 并 刻 苦 學 習 昆 曲、 練 武 功、 練 功 等, 還 廣 泛 觀 摩 旦 角 本 工 戲 和 其 他 各 行 角 色 的 演 出, 為 日 后 的 藝 術 創 造 打 下 了 堅 實 基 礎。 中 華 民 國 二 年、 三 年 (1913 ~ 1914) 間, 他 兩 次 應 邀 赴 上 海 演 出, 上 座 率 經 久 不 衰, 盛 況 空 前。 同 時 他 觀 看 了 反 映 近 代、 當 代 題 材 的 新 戲, 對 他 的 藝 術 思 想 產 生 了 積 極 的 影 響。 從 此, 他 開 始 排 演 大 量 的 新 劇 目, 并 開 始 了 對 藝 術 的 改 革 和 創 新。 民 國 四 年 (1915) 四 月 到 五 年 (1916) 九 月, 他 排 演 了 11 出 新 戲, 有 時 裝 新 戲, 古 裝 新 戲 及 昆 曲 傳 統 戲。 積 極 挖 掘 整 理 演 出 傳 統 劇 目, 對 京 劇 藝 術 的 發 展 起 到 了 承 前 啟 后 的 重 要 作 用。 梅 蘭 芳 在 藝 術 上 的 卓 越 成 就 引 起 了 國 外 人 士 的 重 視, 曾 于 1949 年 前 兩 次 赴 日 本 演 出, 一 次 赴 美 國 演 出, 一 次 赴 蘇 聯 演 出, 向 海 外 傳 播 中 國 文 化 及 表 演 藝 術。 所 到 之 處, 觀 眾 反 應 強 烈, 受 到 高 度 評 價, 并 榮 獲 美 國 波 摩 那 學 院 和 南 加 州 大 學 的 榮 譽 文 學 博 士 學 位。 梅 蘭 芳 不 僅 是 一 位 杰 出 的 藝 術 家, 還 是 一 位 偉 大 的 愛 國 主 義 者, 1931 年,“九· 一 八” 事 變 后, 他 在 上 海 排 演 了 《抗 金 兵》、 《生 死 恨》 等 劇, 傾 注 了 愛 國 熱 情; 在 日 本 帝 國 主 義 侵 占 中 國 的 艱 苦 歲 月 中, 他 身 居 淪 陷 區, 不 怕 威 脅 利 誘, 蓄 須 明 志, 拒 絕 演 出, 靠 寫 字 賣 畫 為 生, 一 直 堅 持 到 抗 日 戰 爭 勝 利, 表 現 了 一 位 藝 人 崇 高 的 民 族 氣 節。 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建 立 后, 他 赴 朝 鮮 進 行 過 多 次 慰 問 志 愿 軍 演 出, 并 于 1956 年 再 次 東 渡 日 本 演 出, 增 進 了 兩 國 人 民 的 友 誼 和 相 互 了 解。 1957 年 11 月, 他 作 為 中 國 勞 動 人 民 代 表 團 的 成 員, 參 加 了 慶 祝 蘇 聯 十 月 社 會 主 義 革 命 勝 利 四 十 周 年 的 大 會。 1959 年, 他 加 入 中 國 共 產 黨, 并 以 65 歲 高 齡, 排 練 并 演 出 了 新 戲《 穆 桂 英 掛 帥》, 這 是 他 的 最 后 一 出 戲。 1961 年 8 月 8 日 因 心 臟 病 發 作, 在 北 京 病 逝。 藝 術 成 就 梅 蘭 芳 在 50 余 年 的 舞 臺 生 活 中, 精 心 鉆 研, 勇 于 革 新, 創 造 了 眾 多 優 美 的 藝 術 形 象, 積 累 了 大 量 優 秀 劇 目, 形 成 了 令 世 界 人 民 矚 目 的“ 梅 派” 藝 術。 他 的 藝 術 經 歷 了 三 個 不 同 的 發 展 階 段 : 從 他 開 始 演 戲 到 民 國 四 年 (1915) 左 右, 是 以 繼 承 傳 統 為 主, 演 出 的 劇 目 多 為 正 統 唱 功 戲。 在 此 期 間, 他 已 顯 露 出 卓 越 的 藝 術 才 華。 從 民 國 四 年( 1915 ) 到 抗 日 戰 爭 前 夕, 是 他 創 造 精 力 最 為 旺 盛 的 時 期。 這 一 時 期 他 不 僅 連 續 排 演 了 一 些 時 裝 新 戲, 還 致 力 于 古 裝 新 戲 的 創 造 和 傳 統 劇 目 的 加 工 整 理, 完 成 了 京 劇 旦 角 表 演 藝 術 上 的 重 大 革 新, 突 破 了 傳 統 正 工 青 衣 專 重 唱 功、 不 太 講 究 身 段 表 情 的 局 限, 將 花 旦 和 刀 馬 旦 的 技 巧 融 進 青 衣 表 演 中。 他 還 排 演 了 一 些 歌 舞 成 份 較 重 的 劇 目, 豐 富 了 京 劇 的 表 演。 并 對 舞 臺 美 術、 布 景、 化 妝 和 音 樂 進 行 了 重 大 的 有 突 破 性 的 改 革, 一 直 為 后 人 所 繼 承。 從 抗 戰 勝 利 重 返 舞 臺 到 逝 世, 是 他 藝 術 生 涯 的 最 后 階 段。 這 一 階 段 他 的 演 出 雖 然 不 多, 但 對 人 物 塑 造 更 富 于 內 在 魅 力, 藝 術 達 到 爐 火 純 青 的 最 高 境 界。 代 表 劇 目 有: 京 劇 《洛 神》、 《霸 王 別 姬》、 《廉 錦 楓》、 《天 女 散 花》、 《麻 姑 獻 壽》、 《西 施》、 《宇 宙 鋒》、 《貴 妃 醉 酒》、《抗 金 兵》、《梁 紅 玉》、 《穆 桂 英 掛 帥》 等, 昆 曲 有 《思 凡》、 《喬 醋》、 《鬧 學》、 《游 園 驚 夢》 等。 他 的 《游 園 驚 夢》、 《貴 妃 醉 酒》、 《斷 橋》 等 均 已 拍 成 電 影。 梅 派 藝 術 傳 人 有 李 世 芳、 張 君 秋、 言 慧 珠、 杜 近 芳、 梅 葆 玖 等。

梅蘭芳先生的故事有哪些?(故事的名字)

首次露演申城 一炮打響 1913年秋天,上海丹桂第一臺老板許少卿專程到北京,邀請名角王鳳卿和梅蘭芳到上海演出。王鳳卿是王瑤卿之弟,初習武生,后改老生。14歲入四喜班,后搭三慶班,汪桂芬對其十分賞識,收為弟子,向他親授了《朱砂痣》《取成都》等拿手杰作,并指點他《文昭關》《魚藏劍》等戲目。王鳳卿嗓音寬亮,氣勢充沛,武功底子深厚。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被選入清內廷升平署。至民國初年,他已經是南北馳名的須生了。而梅蘭芳只是個不足20歲、初出茅廬的青年。講定王鳳卿以須生掛頭牌,包銀每月3200元;梅蘭芳以旦角掛二牌,包銀每月1800元。其實,起初許少卿對梅蘭芳的藝術估價并不太高,包銀只肯出1400元,但王鳳卿是一位熱心提攜后進的名家,他堅持要加到1800元,并且說:“你如果舍不得這個價,那就在我的包銀里勻給他400元。”許少卿聽他這么說,才勉強答應。 他們到達上海后,王鳳卿先領梅蘭芳一起去拜訪了新聞界、文藝界的朋友,如《時報》的狄平子、《申報》的史量才、《新聞報》的汪漢溪,以及文藝界的吳昌碩、朱古微、俞粟廬、徐凌云等。在演打炮戲之前,金融界的楊蔭蓀托人找到王鳳卿,要他們在結婚堂會上唱一出《武家坡》。許少卿怕鮮頭被別處搶了去,起初不肯答應。后經人周旋,才算同意。堂會地點在張家花園,即張園,也稱味莼園,位于南京西路、泰興路一帶。整個花園風景優雅,花木扶疏,士大夫經常在此雅聚,這里也經常舉辦展覽或進行戲曲、文明戲的演出。堂會設在園中安塏第的一個大廳。這是梅蘭芳首次在滬亮相,非同一般,但是,這個戲他與王鳳卿合作多次,還是輕車熟路,所以他并不慌張。那天,臺簾一掀開,臺下就是一個滿堂彩。那段[西皮慢板]和對口的[快板]彩聲不絕。觀眾對做功看得也很仔細,出窯、進窯的身段都有叫好聲。觀眾對這位生疏的角兒非常友善和熱情。王鳳卿的唱腔則更是受到臺下的歡迎。這次演出非常成功,可說初戰告捷。

用兩個成語贊美梅蘭芳的舞臺藝術

余音繞梁,無語倫比。 梅蘭芳飾演已故的穆桂英,端莊感人,唱功精湛,演技登峰造極,令人嘆為觀止。他晚年的藝術風格不像中后期那樣豐富多彩,而是趨向于輕盈微妙,更富有內在魅力。這標志著他的舞臺藝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通過不斷努力,梅蘭芳最后取得的成功在京劇的藝術,結合青衣,和否認者創建一個獨特的表現形式和唱歌,被稱為“美學校”,有很大的影響,并被統稱為“四個著名的否認者”與程商小云和荀首席。丹興派從“梅派”發展而來,梅蘭芳是京劇中最出色的演員。因此,梅蘭芳成為中國第一個創辦丹教藝術學校的人。

接下來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