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9詩經國風邶風5

2020-06-19 07:08:47娜美ing14:49 23
聲音簡介

邶風靜女成語典故?

出自《詩經·邶風·靜女》靜女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邶風·靜女》是一首愛情詩。現代學者一般都認為此詩寫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約。

詩經·邶風·靜女的作品介紹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錄周代詩歌305篇。原稱《詩》或《詩三百》,漢代儒生始稱《詩 經》。現存的《詩 經》是漢朝毛亨所傳下來的,所以又叫《毛詩》。  《詩經》(英文The Book of Songs)中最早的作品大約成于西周時期,是中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根據《尚書》上所說,《豳風·鴟鸮》為周公旦所作。全書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間的作品,共305篇。2008年入藏清華大學的一批戰國竹簡(簡稱清華簡)中的《耆夜》篇中,敘述武王等在戰勝黎國后慶功飲酒,其間周公旦即席所作的詩《蟋蟀》,內容與現存《詩經·唐風》中的《蟋蟀》一篇有密切關系。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時期中葉,據鄭玄《詩譜序》,是《陳風·株林》,跨越了大約500年。

詩經邶風靜女原文及翻譯

詩經邶風靜女原文及翻譯如下: 原文: 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譯文: 1、嫻靜的姑娘多么美麗,在城的角樓等我。隱藏起來不讓我看見,急得我撓著頭來回走。 2、嫻靜的姑娘多么美好,送我配鎮磨一支紅色的笛管。 3、紅色的笛管色澤鮮亮,漂亮的笛管真讓我喜愛。 4、姑娘從郊野采來茅草芽送我作為信物,真是美好新異。 5、并不培斗是茅草芽有多美,而是因為美人所贈。 作品賞析: 1、《詩經》里這一篇僅用短短幾句對話,便把情人相戲的情景淋漓盡致地展現在我們面前。除了以女性口吻來寫的以外,以男性口吻來寫的詩也很能體現女性在戀愛中可愛的情趣。 2、如《邶風靜女》這首詩便以旅遲男子的口吻寫幽期密約的樂趣。 3、作者的高明,在于送小草之外,不對會面場景做任何的交代。只是寫會面之后,而且只從“郭靖”一面寫。“自牧歸荑,洵美且異。” 4、(“牧”,野外。“歸”,通“饋”,贈送的意思。“荑”,草根。“洵”,確實。)是對第二章的同義反復。“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詩經.邶風.靜女》這首詩

《靜女》描寫的是一幕小兒女約會情景。 全文: 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詩經(邶風·靜女)》

邶風·靜女一般指國風·邶風·靜女。《國風·邶風·靜女》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 《國風·邶風·靜女》出自周代·無名氏 一、原文 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二、譯文 嫻靜姑娘真可愛,約我城角樓上來。故意躲藏讓我找,急得抓耳又撓腮。? 嫻靜姑娘好容顏,送我一枝紅彤管。鮮紅彤管有光彩,愛它顏色真鮮艷。? 郊野采荑送給我,荑草美好又珍異。不是荑草長得美,美人相贈厚情意。 擴展資料 這是寫青年男女幽會的詩歌,說的是一對戀人相約在城角幽會,但是當那男子趕到時,那女子卻故意躲了起來,急得那男子“搔首踟躕”,那女子這才走出來,又贈給那男子一支桿身漆朱的筆,那男子不禁驚喜交集,本來這筆是平常之物,但因為是心上人送給自己的,所以,他覺得真是分外美麗,不同尋常。 這大概算是歷史上較為成功而浪漫的一次約會。 而說到古代男女最經典的一次約會,莫過于張生與崔鶯鶯的“爬墻約會”了。 《西廂記》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敘述的是書生張君瑞和相國小姐崔鶯鶯邂逅、一見鐘情,經紅娘的幫助,為爭取婚姻自主,敢于沖破禮教的禁錮而私下結合的愛情故事。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羊城晚報:古代為愛癡狂的男女們如何約會

邶是什么字,怎么讀

bei,四聲。指退位皇室居住之邑。

詩經 邶風 凱風 注音版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無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睍睆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和風煦煦自南方,吹在棗樹嫩芽上.棗樹芽心嫩又壯,母親養兒辛苦忙. 和風煦煦自南方,棗樹成柴風吹長.母親明理又善良,兒子不好不怨娘. 寒泉之水透骨涼,源頭就在浚縣旁.母親養育兒七個,兒子長成累壞娘. 黃雀婉轉在歌唱,悅耳動聽真嘹亮.母親養育兒七個,難慰母心不應當.

詩經邶風擊鼓名句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爰居爰處?爰喪其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先秦 · 《擊鼓》 名句是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一同生死不分離,我們早已立誓言。讓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戰場。

邶風擊鼓原文及翻譯

邶風擊鼓原文及翻譯如下: 原文: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譯文: 戰鼓鏜鏜震天響,戰士踴躍練刀劍。別人修路筑城墻,獨我從軍到南方。 跟隨將軍孫子仲,調停陳國與宋國。常駐陳國不能歸,使我憂心又苦悶。 何處駐扎何處停?馬兒走了藏何處?要到哪里找到馬,叢林深處大樹下。 死生約定不分離,你我誓言記心中。彼此緊緊握住手,同生共死上沙場。 可嘆相隔太遙遠,不讓我們重相見。可嘆離別太長久,不讓我們守誓言。 詩詞賞析 這是一篇典型的戰爭詩。詩人以袒露自身與主流意識的背離,宣泄自己對戰爭的抵觸情緒。作品在對人類戰爭本相的透視中,呼喚的是對個體生命具體存在的尊重和生活細節幸福的獲得。這種來自心靈深處真實而樸素的歌唱,是對人之存在的最具人文關懷的闡釋,是先民們為后世的文學作品樹立起的一座人性高標。 全詩共五章。前三章征人自敘出征情景,承接綿密,已經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后兩章轉寫征人與家人別時信誓,不料歸期難望,信誓無憑,上下緊扣,詞情激烈,更是哭聲干霄:寫士卒長期征戰之悲,無以復加。

詩經邶風靜女中的靜女是什么意思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以為美,美人之貽。      [注釋]   1.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約。一說刺衛宣公納媳。   2.靜:嫻雅安詳。    3.姝:美好。   4.城隅:城角隱蔽處。   5.愛:隱藏。     6.踟躇:徘徊不定。   7.孌:(luán)年輕美麗。   8.彤管:一說紅管的筆,一說和荑應是一物。   9.說懌:喜悅。     10.牧:野外。      11.荑:白茅,茅之始生也。象征婚媾。   12.詢:實在,誠然。      [評析]   《詩經》里這一篇僅用短短幾句對話,便把情人相戲的情景淋漓盡致地展現在我們面前。除了以女性口吻來寫的以外,以男性口吻來寫的詩也很能體現女性在戀愛中開愛的情趣。如《邶風·靜女》這首詩便以男子的口吻寫幽期密約的樂趣。      [作品介紹]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錄周代詩歌305篇。原稱“詩”或“詩三百”,漢代儒生始稱《詩 經》。現存的《詩 經》是漢朝毛亨所傳下來的,所以又叫“毛詩”。

接下來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