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第三講(1)莊子的“相對論”——大、小之辨

2016-11-07 08:00:01萬萬讀書07:20 7609
聲音簡介

“馮學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禪說莊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語言,對《莊子》中的26篇,通過逐句分析的方式進行解析,結合佛教禪宗思想分析莊禪之間的內在關系,并結合現實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現實警訊與指導意義,為浮躁迷失的現代人指出另一條安身立命的途徑。文字淺白易懂,說理深刻。 ”

?

以下內容為節選,學習更多請購買正版書籍


禪說莊子--秋水??第三講

莊子的“相對論”——大、小之辨


河伯曰:“然則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北海若曰:“否。夫物,量無窮,時無止,分無常,終始無故。是故大知觀于遠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無窮,證曏今故,故遙而不悶,掇而不跂,知時無止;察乎盈虛,故得而不喜,失而不憂,知分之無常也;明乎坦塗,故生而不說,死而不禍,知終始之不可故也。計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時,不若未生之時;以其至小求窮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亂而不能自得也。由此觀之,又何以知豪末之足以定至細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窮至大之域?”


在《秋水篇》里面,河伯和海若的對話是步步精彩,越來越精彩。河伯聽了海若剛才對大、對小的這么一番介紹以后,他就提出了他的這么一個看法,就說:“然則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那么,是不是可以這樣認為呢?天地就是大,豪末就很小,并把這個認定了!在我們常規的視野里,在對事物的感知里,天地肯定大,頭發、針尖這些肯定就小了,可不可以這樣認識呢?然而海若否定他這種看法,就提出了我剛才所說的“相對論”里面的東西了。


這種“相對論”的思想是中國特有的思想,在愛因斯坦“相對論”出來之前,在歐洲很少有這樣的思想。所以,我們并不是在這么幾百年,這么三百多年,歐洲的科學技術、思想在我們前面了,我們中華民族就自卑,不是的。中國人特有的這么一種思維模式,直到現在對于歐美國家來說,對西方國家來說,他們都很陌生。除了有些搞量子力學的,搞宏觀宇宙學的,有這么一些頂級的科學家和哲學家,他們有相似于中國的這一套辯證思維的能力,普遍的西方的人都缺少這一種辯證思維的能力。這也不是說中國的人都普遍有這種辯證思維的能力,不過作為中國的士大夫階層,作為中國的“好道”的這么一群,這么幾千年,的確就有就有這樣的思維習慣,這個量相對于西方人來說,是很大的量。中國至少有一個階層的人,很大的一個階層的人,他習慣于這種思維。包括中國的陰陽五行、天人合一,包括莊子的相對論的思想,的確是中國才有。


河伯曰:“然則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北海若曰:“否。”馬上就給他否定了。不行,不是你那樣理解的。為什么呢?“夫物,量無窮,時無止,分無常,終始無故”。這里面就談到“物”,這個“物”怎么理解呢?也可以說它是“存在”,用哲學的概念來說是“存在”。我們借用佛教的語言來說,它就是“有”。《道德經》里面也談有,有和無是一個對應的概念。物,就是存在。什么存在?天地存在,乾坤存在,萬物存在。這個存在是“量無窮”啊!我們不可能用我們的思維,不可以用數學的方式,去把握它的這么一個量的大小。


另外一個是“時無止”。在時間來說,它是無窮無盡,沒有開始,沒有結束。它是無窮流逝的,貫穿于整個空間的這么一種時間形態。如今“宇宙大暴炸”的推測,認為這個宇宙起始于137億年前的“奇點”,也推測了這個不斷擴張宇宙的終點,也就是說,我們這個宇宙的時空半徑是有限的。雖然這種學說如今是宇宙學的主導,但人們的思維并不甘承認,還在不斷地推導出無限的這類宇宙來。還有“分無常”。什么叫“分無常”呢?用佛教的話就好說了,用道家的話也好說了。就是因緣的聚散變化無常。另外還有“終始無故”。什么叫終始無故?始就是開始,終就是結束。真正有開始嗎?因為開始之前還有開始啊!所以,莊子在《齊物論》里面說,“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開端嗎?有。但是,開端之前還有什么呢?可能你連開端的感覺都還沒有的時候。有終結嗎?有終結。但是,終結又好似不是終結,終結后面還有終結呢。所以,一個終結就是一個新的開始,新的事物就在其中運行起來了。所以在《易經》里說,“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原始反終,就是結束的,恰恰是開始的;開始的,恰恰是結束的。所以,“始終無故”,始和終并不是有一個常態,它是互相轉化的。


下面的話也很有意思,“是故大知觀于遠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無窮。”真正大智慧的人,他能看到遠的,也能看到近的。既能看到過去的,也能看到未來的。正是因為他能夠有這么一種自由出入時空隧道的這么一種視野,這么一種胸懷,所以,“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并不以為小的,就認為它少,就認為它小;也并不認為大就很多,就很大。為什么呢?因為整個世界,不論大的也好,小的也好,它都是無限。大有大的無限,小有小的無限;大有大的有限,小有小的有限。常人識人認為小是有限,大是無限,但就是這個大的無限,它也是有限;小的有限,它也是一個無限。所以,我們真正來講的話,就說不清楚。


拿我們人生來,就這一百多斤,很好認識啊,你先認識心肝脾胃腎,五臟六腹,眼耳鼻舌。用放大鏡,用顯微鏡你來檢查,來分析。醫學已經到了分子醫學這個層度,不僅僅是心肝脾胃腎,而且要進入到你的細胞里,不僅僅進入你的細胞里面,還進入到你細胞里面的脫氧核糖核酸。不僅進入脫氧核糖核酸,還要進入到你的基因的片斷里面。不僅進入基因片斷里面,還要進入基因片斷里面的蛋白質的結構,分子的結構里面。你想想,生物學、醫學到了這么一種地步,生命科學進入了這么一種深度,到止了嗎?也不是止境,這才開始啊!僅僅是開始。生命科學、精神科學,如果再過一百年、一千年、一萬年,把我們現在引以為豪的這些科學知識來展示,別人就會說,跟原始人一樣,傻乎乎的,還在那驕傲。所以,我們看莊子的這幾句話,我們把它展開來,那是非常驚人的。

介紹莊子寓言一則,并辨析它屬于哪類的文學類型(這是我的文學理論作業)大家幫幫忙,謝謝。

屬于寓言文學

秋水》一文選自《莊子》,屬于論說文,它闡述了什么哲理

內容概括   它以河伯見海神為喻,說明個人的見識有限,經過比較,就會顯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驕傲自滿,就難免貽笑大方。 主旨歸納   宇宙無限,人的認識和作用因為受客觀限制是有限的,因此,人不能自滿自足,要不斷開拓進取。 寫作特色   第一,采用了寓言的形式,使抽象的道理變的生動形象;  第二,采用了對話形式,北海若的話代表了莊子的思想,黃河伯的話代表了莊子要批判的思想!

莊子的秋水《秋水》中的道理

《秋水》告訴人們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要驕傲自大的道理。《秋水》寫的是河伯見識短淺,狂妄自大,看見河水暴漲淹沒—切,就余啟以為自己是天下最大最美的地方。但當他看到海更廣大無邊,自嘆不如。 海若的一席話頗具哲理,告訴人們看問題不能局限于某一點,應當全方位、多角度。這故事告訴人們須知河外有海,天外有天。 擴展資料 《秋水》后一部分分別寫了六個寓言故事,每個寓言故事自成一體,各不關聯,跟前一部分海神與河神的對話也沒有任何結構關系上的聯系,對全篇主題的表達幫助也不甚大,似有游離之嫌。 篇之強調了認識事物的復雜性,即事物本身的相對性和認知過程的變異性豎毀如,指出了認知之余悉不易和準確判斷的困難。但篇文過分強調了事物變化的不定因素,未能揭示出認知過程中相對與絕對間的辯證關系,很容易導向不可知論,因而最終仍只能順物自化,返歸無為,這當然又是消極的了。

論莊子無為

莊子“無為”的提出,是基于“道法自然”的思想。“無為”思想的核心是合乎本真本然的自然之道。莊子“無為”的主要指向,是政治上的“無為”。“無為”主要是遏制統治者私欲、權力的膨脹,是時現實政治中的有為異化的批判與超越。“無為”還具有人的生活也要遵從自然之道的意義。莊子“無為”的理想是“與道為一”的境界。

有關莊子,論語的書

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原文+歷代解讀(心得)+現在譯文,雖然是繁體堅排,但很好讀。 解讀部分基本上是歷代名家對《莊子》句子、立意、概念等內容的觀點,很有啟發性。但若要找純粹的讀后感之類的,這本書不合適。 就我個人而言,強烈推薦喜歡莊子的朋友讀這本書。

莊子秋水講了什么

《秋水》:是《莊子》中的又一長篇,用篇首的兩個字作為篇名,中心是討論人應怎樣去認識外物,全篇由兩大部分組成。前一部分寫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談話,一問一答一氣呵成,構成本篇的主體。該對話根據所問所答的內容,又可分成七個片斷。河神與海神談話的最后一部分,提出了返歸本真的主張,即不以人為毀滅天然,把“自化”的觀點又推進了一步。 后一部分寫了六個寓言故事,每個寓言故事自成一體,各不關聯,跟前一部分海神與河神的對話也沒有任何結構關系上的聯系,對全篇主題的表達幫助不大,似有游離之嫌。 篇文強調了認識事物的復雜性,即

關于秋水山莊的故事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我國報業巨子、上海《申報》報主史量才以他的愛妻沈秋水命名而建的江南庭院式建筑。面積約二百平方米,四周有庭院,沿著北山路有圍墻、鐵門。現為新新飯店之一部分。   秋水山莊的由來   秋水山莊,秋水之山莊。秋水,原名沈慧芝,原為晚清上海灘的雛妓,成年后被一皇室貝勒重金贖走,攜往京城。幾年后,貝勒爺病故,于是席卷了一些財物重回上海灘。據說當她到上海后,直至一故友家中,故友見之喜出望外,立即拉她外出就餐,將她的財物交給當時在座的朋友代為看管。等他們興盡而歸時已是深夜,那朋友還守著財物,獨坐以待。因此,秋水認識了那個朋友――史量才,也開始了她的后半生的愛恨情仇。   秋水擅長鼓琴度曲,與史量才高山流水,視為知音。史量才給她改名為秋水,秋水以身相許后,成了史量才的二太太,并將所帶財物也全部給了他,由此史量才購進《申報》《新聞報》,一躍成了上海報業的泰斗。可是秋水的幸福沒有維持多久,史量才有了外室,也是個能幫助他事業的才女,并為他生了個女兒。說到史量才,這個男人也真是好命,遇到了三個成就他事業的女人,其一是正室,也是個才女,幫他創辦了上海女子蠶桑學校,開始了他的事業,還給他生了兒子;其二是沈秋水;其三就后來的外室。三人中只有沈秋水無兒無女,將自己的所有都托付給了史量才,也全心全意地依附了他,當她知道了史有了外室后,想必心里的孤獨愁苦是難以言表。大概是史量才覺得自己的所作于秋水不公,就在杭州西湖邊葛嶺山下建了別墅送她,并親手寫了“秋水山莊”的匾額。   女人總是最傻,也是最容易受感動的,當秋水來到西湖邊看到了秋水山莊,所有的委屈和不平都被付之西湖。后來她經常住在秋水山莊,也許只有在秋水山莊,她才能忘卻煩惱,真正做個秋水伊人。   1934年,史量才在與秋水由杭州回上海的途中,被特務暗殺,秋水親眼見了愛人死在身旁。據說,在史量才的靈堂上,秋水白衣素服,形容憔悴,抱著史量才最喜愛的七弦琴,彈了一曲《廣陵散》。樂曲將終時,琴聲突然激昂,“蹦”的一聲琴弦斷了,秋水抱起琴走到火缽,將琴投進了火中。《廣陵散》絕,知音不再!   后來,秋水離開了秋水山莊,也離開了史家,獨自一人,焚香誦經,了此余生。而秋水山莊也成了婦孺醫院,解放后收歸國有,成了新新飯店的分部。   編輯本段史量才其人   史量才(1878-1934),字家修,江蘇江寧人,報業資本家。清末曾任上海《時報》主筆,1913年接辦《申報》,素以“人有人格,報有報格,國有國格”為立身之本。他立主抗日,反對內戰;傾向民主,力求進步。努力將上海灘這份最老的報紙辦成民主的陣地。因而深遭國民黨忌恨。   1934年11月13日午夜,史量才一家從秋水山莊返滬,至海寧遭特務槍殺。1936年,安葬西湖天馬山麓。學界泰斗章太炎為其哀撰《史君墓志銘》,極盡褒揚之辭。

《莊子秋水》原文翻譯

《秋水》莊子及門徒〔先秦〕 原文: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 翻譯:秋季的霖雨如期而至,千百條小河注入黃河。水流寬闊,兩岸和水中洲島之間,連牛馬都分辨不清。于是乎,河伯洋洋自得,認為天下的美景都集中在他自己這里。順著流水向東方行走,一直到達北海,面向東看去,看不到水的盡頭。 原文: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翻譯:這時,河伯轉變了自己的臉色,抬頭仰視著海神若嘆息說:“俗話所說的‘知道的道理很多了,便認為沒有誰能比得上自己’,這正是說我呀。再說,我曾經聽說(有人)認為仲尼的學識少,伯夷的義行不值得看重。開始我還不敢相信,現在我親眼目睹了大海您大到難以窮盡,如果我沒有來到您的身邊,那就很危險了,我將要永遠被明白大道理的人嘲笑。” 原文: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今爾出于崖涘,觀于大海,乃知爾丑,爾將可與語大理矣。 翻譯:北海若說:“不可與井底之蛙談論大海,因為它的眼界受狹小居處的局限;不可與夏天的蟲子談論冰,因為它受到時令的局限;不可與見識淺陋的鄉曲書生談論大道理,因為他受到了禮教的束縛。現在你河伯從黃河兩岸間走出,看到了大海,才知道你自己的鄙陋,可以跟你談論一些大道理了。 原文:天下之水,莫大于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此其過江河之流,不可為量數。 翻譯:天下的水,沒有比海更大的。千萬條河流流歸大海,沒有停止的時候,而大海卻并不因此而盈滿;尾閭不停地排泄海水,不知到什么時候停止,但大海并沒有減少。無論春天還是秋天大海水位不變,無論水災還是旱災大海沒有感覺。大海的容量超過了長江、黃河的水流,簡直不能用數字來計算。 原文: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氣于陰陽,吾在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 翻譯:但是我并沒有因此而自夸,我自認為自己列身于天地之間,接受了陰陽之氣。我在天地之間,好比是小石塊、小樹木在高山一樣,正感到自己的渺小,又怎么會自傲自夸?計算四海在天地這個大空間里,不正像小小的蟻穴存在于大湖之中嗎?計算中原地區在四海之內,不正像米粒存放在糧倉之中嗎? 原文:號物之數謂之萬,人處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馬體乎?五帝之所連,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盡此矣! 翻譯:世間萬物數量有萬種,人不過是其中之一種;人類雖遍布九州,但其所居之地也只占谷食所生、舟車所通之地中的萬分之一。拿人和萬物相比,不正像一根毫毛在馬身上工樣嗎?五帝所延續的(業績),三王所爭奪的(天下),仁人志士所憂慮的(事情),以天下為己任的賢能之士為之勞苦的(目標),都不過如此而已。 原文: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語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于水乎?” 翻譯:伯夷以辭讓周王授予的職位而取得名聲,孔子以談‘仁’、‘禮’而顯示淵博。他們這樣自我夸耀,不正像你當初因河水上漲而自夸一樣嗎?” 賞析 本文是一篇以對話方式展開說理的論說文。在整體構思上,本文通篇采用寓言形式說理。作者虛構了一個河伯與北海若對話的寓言故事,通過兩個神話人物的對話來展開說理、闡明觀點,極大地增強了文章的文學性。《莊子》散文在先秦散文中最富于浪漫色彩。 論證上,多用形象比喻說明抽象道理,用比喻說理多是由個別到個別的比較論證法。運用比較論證法中,又包含性質相似的類比論證法,如“拘于虛”之井蛙、“篤于時”之夏蟲與“束于教”之曲士之間的比較,便是類比論證;還包含性質相反的對比論證法,如“束于教”之“曲士”與“觀于大海”,已知己丑、可與語大理的河伯之間的比較,便是對比論證。

《莊子秋水》原文翻譯

《秋水》莊子及門徒〔先秦〕 原文: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 翻譯:秋季的霖雨如期而至,千百條小河注入黃河。水流寬闊,兩岸和水中洲島之間,連牛馬都分辨不清。于是乎,河伯洋洋自得,認為天下的美景都集中在他自己這里。順著流水向東方行走,一直到達北海,面向東看去,看不到水的盡頭。 原文: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翻譯:這時,河伯轉變了自己的臉色,抬頭仰視著海神若嘆息說:“俗話所說的‘知道的道理很多了,便認為沒有誰能比得上自己’,這正是說我呀。再說,我曾經聽說(有人)認為仲尼的學識少,伯夷的義行不值得看重。開始我還不敢相信,現在我親眼目睹了大海您大到難以窮盡,如果我沒有來到您的身邊,那就很危險了,我將要永遠被明白大道理的人嘲笑。” 原文: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今爾出于崖涘,觀于大海,乃知爾丑,爾將可與語大理矣。 翻譯:北海若說:“不可與井底之蛙談論大海,因為它的眼界受狹小居處的局限;不可與夏天的蟲子談論冰,因為它受到時令的局限;不可與見識淺陋的鄉曲書生談論大道理,因為他受到了禮教的束縛。現在你河伯從黃河兩岸間走出,看到了大海,才知道你自己的鄙陋,可以跟你談論一些大道理了。 原文:天下之水,莫大于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此其過江河之流,不可為量數。 翻譯:天下的水,沒有比海更大的。千萬條河流流歸大海,沒有停止的時候,而大海卻并不因此而盈滿;尾閭不停地排泄海水,不知到什么時候停止,但大海并沒有減少。無論春天還是秋天大海水位不變,無論水災還是旱災大海沒有感覺。大海的容量超過了長江、黃河的水流,簡直不能用數字來計算。 原文: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氣于陰陽,吾在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 翻譯:但是我并沒有因此而自夸,我自認為自己列身于天地之間,接受了陰陽之氣。我在天地之間,好比是小石塊、小樹木在高山一樣,正感到自己的渺小,又怎么會自傲自夸?計算四海在天地這個大空間里,不正像小小的蟻穴存在于大湖之中嗎?計算中原地區在四海之內,不正像米粒存放在糧倉之中嗎? 原文:號物之數謂之萬,人處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馬體乎?五帝之所連,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盡此矣! 翻譯:世間萬物數量有萬種,人不過是其中之一種;人類雖遍布九州,但其所居之地也只占谷食所生、舟車所通之地中的萬分之一。拿人和萬物相比,不正像一根毫毛在馬身上工樣嗎?五帝所延續的(業績),三王所爭奪的(天下),仁人志士所憂慮的(事情),以天下為己任的賢能之士為之勞苦的(目標),都不過如此而已。 原文: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語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于水乎?” 翻譯:伯夷以辭讓周王授予的職位而取得名聲,孔子以談‘仁’、‘禮’而顯示淵博。他們這樣自我夸耀,不正像你當初因河水上漲而自夸一樣嗎?” 賞析 本文是一篇以對話方式展開說理的論說文。在整體構思上,本文通篇采用寓言形式說理。作者虛構了一個河伯與北海若對話的寓言故事,通過兩個神話人物的對話來展開說理、闡明觀點,極大地增強了文章的文學性。《莊子》散文在先秦散文中最富于浪漫色彩。 論證上,多用形象比喻說明抽象道理,用比喻說理多是由個別到個別的比較論證法。運用比較論證法中,又包含性質相似的類比論證法,如“拘于虛”之井蛙、“篤于時”之夏蟲與“束于教”之曲士之間的比較,便是類比論證;還包含性質相反的對比論證法,如“束于教”之“曲士”與“觀于大海”,已知己丑、可與語大理的河伯之間的比較,便是對比論證。

題都城南莊寫的是秋天嗎

不是。題都城南莊寫到春光爛漫、百花吐艷的季節,花木扶疏、桃樹掩映中看出寫的是春天,不是秋天。

接下來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