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史記故事——孝順謙讓的舜

2019-07-06 20:23:38凝云齋齋主李小魚07:49 112.2萬
聲音簡介

為什么舜那么孝順

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時候,及時逃避;稍有好轉,馬上回到他們身邊,盡可能給予幫助,所以是“欲殺,不可得;即求,嘗(常)在側”身世如此不幸,環境如此惡劣,舜卻能表現出非凡的品德,處理好家庭關系。因為他自幼喪母,父親又是個盲人,他自小就缺乏家人的關愛,所以他渴望家人。即使他們如此對他,他也一如既往地對他們好。這說明他有一顆仁慈的心,還有廣闊的胸懷。 家--國--天下。 正因為在舜心中,家人是如此珍貴,所以他珍愛他們,孝順父母,友于兄弟。 相傳舜在20歲的時候,名氣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聞名的。因為能對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堅守孝道,故在青年時代即為人稱揚。 而他的美德和賢能,使其成為天子。

舜孝順父母的故事原文?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干,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為諸侯。

舜孝順父母的故事原文出自哪里?

孝感動天,《二十四孝》中第一個故事,講述的是虞舜孝心感動上天。 出處:元代·郭居敬《二十四孝》其一《孝感動天》

歷史上不孝順的名人有哪些

漢高祖劉邦 唐代武三思 唐朝安樂公主

用謙讓,孝順,愛護,懂事編故事怎么寫

在久遠的過去,有兩個國王,一是迦尸國王,一是比提醯國王.比提醯王因為擁有一只力大無窮的香象,總是輕而易舉地就把迦尸王的軍隊打敗,迦尸國王為了一雪前恥,便對全國下達命令:「若有人能為國王抓來強壯的香象,必定重賞.」 當時,在山里住了一只大白香象,被人發現了,國王立刻派軍隊上山圍捕.這只強壯的大象竟然絲毫沒有逃跑的意思,溫馴的被帶回了宮中.國王得到這頭珍貴的白香象非常歡喜,為它蓋了一個漂亮的屋子,里面鋪了非常柔軟的毯子,又給它上好的飲食,還請人彈琴給他聽,可是香象卻始終不愿意進食. 迦尸國王非常著急,親自來看這頭香象,問道:「你為什麼不吃東西呢 」香象回答:「我的父母住在山里,年紀又老,眼睛也瞎了,無法自己去找水草來吃,一定餓壞了,只要想到這里,我就難過的吃不下東西……大王,您能不能放我回去孝養父母,等將來父母老死了,我會主動回來為陛下效命.」 迦尸國王聽了深受感動,便放這頭香象回到山中,同時頒令,全國皆要孝養,恭敬父母,若不孝者,將處以重罪. 過了幾年,老象往生了,大香象依約回到王宮,迦尸王高興極了,立刻派它進攻比提醯國.但是,香象卻反倒勸國王化干戈為玉帛,并愿意前往比提醯國,作和平的使者,果然,香象真的化解了怨結,使兩國人民都能安居樂業.

歷史人物中著名的孝順的歷史人物

漢文帝開創了文景之治,你說有沒有作為呢?他是古代二十四孝之一,你說孝順么? 西漢文帝。 名恒。 高祖第三子。 初封代王。 生母薄太后。 帝奉養無擔母嘗病三年。 帝目不交睫。 衣不解帶。 湯藥非親嘗弗進。 仁孝聞于天下。 系詩頌之。 詩曰:仁孝聞天下。 巍巍冠百王。 母后三載玻。 湯藥必先嘗。 這幾句詩講的是中國古代漢文帝的故事。 漢文帝是漢高祖劉邦的兒子,叫劉恒。 他是漢朝歷史上非常賢明的皇帝,漢代歷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就是從他開始的。 漢文帝不但治國有方,同時他還是一個有名的大孝子。 他從小就聽母親的教誨,后來當了皇帝,也十分尊敬自己的母親,孝順自己的母親,并且把自己孝順的做法推行到治理國家上,一直堅持以仁孝治理天下。 平日,他要處理很多國家大事,用現在的話說,忙得日理萬機,廢寢忘食。 但即使這樣忙,他都做到每天都向母親問安,如果公務不很繁忙,漢文帝還要特別抽出時間,陪伴在母親左右,聽母親的教導,聽母親的嘮叨。 在文帝心中,始終把孝敬母親當作是自己生命中的大事。 只要母親身體健康,心情愉快,他自己也會感到莫大的快樂。 日月如梭,時光荏苒,后來,他的母親逐漸老了。 漢文帝擔憂母親的身體。 一天,他的母親病倒了,文帝請來最好的醫生給太后診治,他深恐母親一病不起,甚至會永遠離自己而去。 他時刻牽掛著母親,已經放心不下宮女們的照顧。 只要完成公務,文帝便會親自來到母親寢宮,長時間的守護在母親床前。 看到母親憔悴的面容,文帝食不甘味,夜不能眠,他親自為母親端水送藥,一心想著讓母親盡快好起來。 只要母親感覺好了一些,文帝心中就感到無限的喜悅。 就這樣,漢文帝身為一國之君,將母親侍奉了整整三年,在三年時間里,他幾乎沒有世渣睡過一個安穩覺。 即使在晚上睡覺時,漢文帝也從搜喚悄不寬衣解帶,生怕在母親突然呼喚時,不能在第一時間趕到母親身邊。 為了更好地照顧母親,漢文帝還學習醫學知識,所用湯藥的藥效、劑量,都牢記于心,對什么時候用藥,如何熬制等等,他都能恰當地掌握。 母親每次服藥前,文帝必會親自先嘗,品一品熬煮的濃度是否適當,溫度是否合適,直到適宜母親服用之后,才放心地端給母親。 母親病情在皇子三年如一日的侍奉護理下,終于有了好轉。 后來,人們為了紀念漢文帝的治國之道,宣揚他的仁義和孝道,將其列為二十四孝當中的第二孝。 “久病床前無孝子”,而作為皇帝的劉恒,卻能做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閱讀這篇文鏈迅章,我們應該學習劉恒的孝道,要學習他“奉養母親薄太后,從不怠慢,目不交睫,衣不解帶”的耐心。

虞舜耕田是怎樣的孝順父母的

二十四孝之一 虞舜大孝。竭力于田。象鳥相助。孝感動純喚天。 【原文】 虞舜、姓姚名重華。父瞽瞍頑。母握登賢而早喪。后母嚚。弟象傲。常謀害舜。舜孺慕號泣。如窮人之無所歸。負罪引慝。孝感動天。嘗耕于歷山。象為之耕。鳥為之耘。帝堯聞之。妻以二女。歷試諸艱。天下大治。因禪焉。 大舜心中。只旁旦有父母。故不知其他。只求可得父母之歡心。故始終不見父母不是處。人倫之變。至舜而極。然能盡愛敬之誠。則至頑如瞍。尚能底豫允若。況頑不如瞍者乎。 【白話解釋】 虞代的舜帝。姓姚。名叫重華。他的父親叫做啟凱瞽瞍。沒有知識。又喜歡妄作妄為。他的生母名叫握登的很賢德。可是早已亡過了。他的后母呢。口里是不說忠信的言語的。他的弟弟名叫象。性子又很傲慢。他們常常想了計策。要謀害舜。舜像孩子般的呼號哭泣。同窮苦的人沒有歸處一樣。并且以為父親母親弟弟的種種行為。都是自己的侍奉不得法。所以不能夠得到爺娘的喜歡。舜帝這樣的孝順行為。終于感動了上天。有一次。在歷山地方耕田。大象幫著他耕。飛鳥幫著他耘。堯皇帝得知了。就把兩個女兒嫁給他。屢次用艱難的事情。去試驗舜帝。并不覺得怎么樣。后來天下很太平。堯帝就把皇帝位子讓給他了。

堯舜兒子不孝之子典故?

"堯不慈"不慈:不愛兒子。解釋:堯傳位于賢人,不傳兒子,又傳說堯曾殺長子考監明,所以戰國時有人說他不慈。"舜不孝"不孝:不孝順解釋:舜的父母曾多次加害舜,舜都是放任自流。并故意讓父母惡名流傳,以襯托自己賢能,所以是不孝。“舜不諱其父不慈之惡名,故不孝。”

傳說中因謙讓、孝順,有德行當上部落聯盟首領的是[ ]

C

舜帝是怎么孝順他爹的——故事塢013

孔子給曾參說:“你知道舜帝的故事吧?舜的父親叫瞽瞍,眼睛是瞎的。舜非常孝順他的父親,父親要使喚他,他總是在旁邊;但父親想殺掉他時,他卻每次都會想辦法逃掉。父親用小棍子打他,他就默默忍受,但用大棍子打他,他就會逃走。舜這樣做的結果,使瞽瞍沒有犯下不行父道的罪責,而舜也沒有喪失孝道。可你呢,父親大發雷霆時,你寧死也不躲避。表面上像是盡了孝道,但萬一你被打死了怎么辦?不僅會給你父親留下一輩子的痛苦和歉疚,而且會讓父親陷于殺子的不義之中。有哪一種行為比這更不孝呢?”   曾子一聽,驚出了一身冷汗,一下子頓悟了。   儒家最講究忠孝,曾子強調“事君能致其身”,忠誠的臣子要能夠為君主而死。但那是有條件的,如果君主本身是糊涂蛋一個,是非不明,還要為他盡忠,那只能是愚忠。這樣的做法,連他的老師孔子也是不贊成的。   可見,凡事皆有度,所謂“食人俸祿,忠人之事”,要對得起老板給的飯碗,但責任也不是無限的,得懂得它的邊界,使自己免受不必要的傷害。

接下來播放